人类文明到十九世纪之时,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历史滚滚长河中比较,已取得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十八世纪的西方,以启蒙主义理性精神为武器,对抗着专制主义与思想上的愚昧无知。迈步进入十九世纪,当初的启蒙理想在人们在现代文明不断膨胀的欲望中被击得粉碎,原来理想只是理想,理想就是梦,梦醒了,梦中的就随梦而去了。法国大革命就是令无数启蒙主义信徒梦碎的运动,他们用启蒙主义唤醒人们的智慧与理性,对抗专制主义宗教愚昧,为大革命做思想准备,然而大革命的结果却是重新回到原点。这样的结果令人们产生了悲观情绪,对所谓的“理性”失望。资本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对外扩张与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化的生产所带来的社会却是不堪入目,环境污染、传染病肆掠,还有在资本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勾心斗角令人作呕,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满怀希望的人心伤。
面对启蒙主义的破产和工业化的失望,浪漫主义以宣泄自我情感,追求个性解放,颂扬自由的姿态应运而生,其主题鲜明的与启蒙主义理性精神相对抗,并崇尚自由,又与古典主义遵循规则相对立,简单来说,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叛逆的重建文学艺术写作的新手法,创建新的文学流派,显现出不拘一格的气度,用理想的样子去描写文学,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与个人精神,毫不保留的显露出其反工业化、反理性精神的反文明倾向。对于传统来说,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叛逆的,细心一想,后来流行的文学流派又是叛逆的,随着时代的进行,一代又一代的叛逆旧有的,然后组成了文学的历史。
德国浪漫主义施莱格尔兄弟提出“表现自我”、“回到中世纪”等口号,主张打破任何的狭隘的规律,不受束缚,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与放纵。还有海德堡派主张复兴“德国民族精神”,期许回到以往的民族状态。典型的例子就是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充满恐怖奇幻色彩,赞颂黑暗与死亡,追求“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完全与理性与文明常识相背离,这是浪漫主义初期反文明倾向的最初体现。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直接与对工业化文明的厌恶相钩连,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表现出来的工业“金钱”关系更是不屑一顾。华兹华斯就直接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模仿论”,开创了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现代诗风。还有拜伦与济慈,一个狂傲不羁,追求个性解放,精神自由,一个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在反文明的路上越走越远。
法国的浪漫主义在经历过恐怖的大革命之后,悲观失望的知识分子们寻求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了很多人,乔治桑注重表现人的内心,以个人为中心,她有句名言“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的来描绘生活”浓缩表现了她的观点。梅里美小说追求异域情调,热衷于表现人原始的欲望与野性,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带有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特征,作为反文明的依据。
在浪漫主义者的心中,理性代表的是与自然相对立的,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与感性的破坏,反文明的主张其实是想要对人的原始性进行复兴。工业化文明在历经萌芽到逐渐强盛之后,给人带来了道德、生命的威胁,在怀疑,悲观中,人们似是悔恨,想要回到中世纪的生活状态。
换一个角度来看,反文明的倾向可以看作是对工业化和启蒙主义的反思。对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但是浪漫主义文学提倡反归自然,将自己的思想躲避到乌托邦的精神世界里,多少会带有消极避世的嫌疑,存在懦弱的行为;而对理性的反思则是有助于人们变得更加成熟,理性主义宣扬建立理性王国,但这样的理性思维却让我人们背离了天性,变得更加冷漠,束缚了精神自由,污染人的心灵。对理性精神的批判可以在反思与汲取教训后能够更好的茁壮成长。
浪漫主义的文学运用夸张等艺术手法给人以浪漫,富有诗意与充满幻想之感,但物到极点便有妖,对于浪漫主义激进的流派,如“湖畔诗人”,还有“恶魔派”等等文学流派,就显得畸形发展了,作品中带有的颓废与悲伤的色彩,给人的带来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惟有平衡自由与自律、放肆与克制的时候,浪漫主义文学才能是浪漫,富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