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有用的东西
不学有道理的东西
很多有道理的东西都没有用
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
真正有用的东西
不需要有道理
有用就行了
很多搞培训的就善于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越复杂越有道理
而真正的实战做法是什么
就是把复杂东西简单化
简单才有用
面对社会信息爆炸
很多人陷入深深焦虑
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力感
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学习班
催生了如彭小六、李笑来、樊登、罗振宇等知识网红
他们每天收入数十万
赚的盆满钵满
那些学习的人也似乎很有收获
又是时间管理 又是读书心法之类
然而当回归到生活中
真的让人生更好了吗
幸福度更高了吗
我觉得未必
反而因为打开了知识贪婪之天窗
犹如对金钱和权势的贪婪
结果可想而知
我曾也是追求新鲜知识一份子
从2006年就开始了这种追求
最初由儒释道到心理咨询
而后有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
从在行平台到树舍平台
从巡访大师到大量网络学习
从几百元一次的行家交流到一万多一次的系统课程学习
本人一直处于学习饥渴与亢奋状态
感觉自己开启新的脑洞
尤其在知识管理和灵修方面的经历
让人后悔之前的生活状态
那种想见恨晚的心情可想而知
直到三个月前终于想通了要在生活中修行
就像王阳明对金山寺那个面壁三年和尚的当头一喝
三年闭关难道不想家人
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管了
学习佛法又有何用
于是和尚第二天就还俗了
生活是最好的修炼道场
我毅然加入了一个压力较大的公司
当每天面临似乎无法完成的工作时
每天要解决复杂的人际与管理问题时
每天压力大到不吃晚饭 午饭吃很少体重从82KG到74.7KG时
每天平均工作时长11.25小时还不包括路上的2.5小时时
在这种场域里 让我有了全新的收获与体验
之前所掌握的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方法
最后被拨筋扒皮剩下最简单的部分
关于修行的法门
最后变成了极便利之法
竟回归到“心学”的知行合一与“我心不动 应机而动”之上
突然也悟出来
原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才是解决人们信息焦虑的便利法门
我们产生信息焦虑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觉需要了解的太多而时间、精力与能力又有限
所以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
听到很多好的理念与道理
到头来自己还是做不好
毕竟术业有专攻
有些人生来就是有功课的
强行学习模仿别人
只能是邯郸学步
久而久之便会更加焦虑
想到当时陆九渊提出心学时
尤其王阳明发扬光大时的社会背景
跟现在有挺多的相似性
那是文官当政的时代
很多社会上有能力的人都泛滥于词章
都在讲大道理指点江山
举贤以文的恶习蔚然成风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要比明朝那段时间好一些
虽然存在着很多类似的情况
缺少实践的专家信口开河
冒牌的大师充斥人们生活
各种毒鸡汤书籍讲座不绝于耳
大家都在卖弄嘴上功夫
真正做成有意义成就的却少之又少
知行合一的思想就在那种知与行分离的时期产生
对纠正时弊产生了很好推动
应用于当下正好可以解决知识焦虑问题
真正的解药就是
让所学的与所用的成为一体
那些听起来很有道理却没有实用价值的少碰
那些暂时用不上的知识不用再执着
那些现在需要用的则要努力钻研精进
让知真正服务于行
让那些抽象却无法触及的知不要影响了当下的行
好高骛远势必摔跤
那些知与行无法合一的事情
如果是私欲的遮蔽导致
就不要继续狠狠的补知了
很难客服
那些是因为知不足而行无力
则要精准的补充
信息浮躁的社会很容易捡起大量砖头
以为可以盖成一座别墅
也许从概率上可以
但我们没有那么长时间试错
所以用实际的事情去反推需要的学习
遇到任何事情都不用发怵
顶多多查查资料 多咨询一些专家 或者直接借助三方专业团队
总能解决之法
反而懂得了很多大道理
却无法与实际结合
最后只能是个半吊子
知行合一
行就是知的真切 知的笃实
知就是行的精察 行的明觉
因为很多专家的知是他们那个层次的知
听起来很有道理却不是你的
真正的知应该是你自己的精察
适当结合别人的经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