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清朝,有着不逊色与元朝的疆域。而他的治理也带来了百年的康乾盛世。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康熙却不是汉人,他是女真人,女真人是如何崛起的呢?原本的女真人生活在长白山脚下。但是那里纬度较高,虽然平原多,但是在平原上都是沼泽,不适合农业。所以女真人以鱼猎采集为生。可如果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女真人是不会进入中原的。不过女真族处于的地理位置很好,他处在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的中间。他可以做他们三国之间的中间商,转卖每国不同的特产。1583年努尔哈赤。开始带领女真族人崛起。1592年日本与明朝发生战争,这样就打了七年。明朝元气大伤,努尔哈赤靠着卖军事物资获得了发展。1616年努哈赤就统一了东北。
1620年崇祯皇帝继位,努尔哈赤也驾崩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改族名为满,国号为清,有着八旗士兵。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国号为顺。于是天下三足鼎立。那么当时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要怎么办呢?首先他肯定是不会投靠大清的,因为大清是满人,是他一直的敌人。那么是继续为大明震守边疆,还是投靠顺。按照眼前的局势,大明已经是不可能胜利了。吴三桂当时还很年轻。而李自成也是汉人。所以他选择投靠顺。毕竟王朝的更替也是中国历史上常有的事。但是他的父亲刘宗敏被李自成抓了,不仅如此还霸占他的爱妾。这让吴三桂忍无可忍,所以他立刻回到山海关,开门迎接大清,一起灭了顺。之后吴三桂又帮大清灭了明,在云南做了一个平西王。
1662年爱新觉罗玄烨即位。1669年,16岁的康熙靠着几个少年侍卫除了权臣鳌拜,开始清政。这是个清朝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三藩。他们有着很强的势力,让康熙都很头疼。但是他们却主动提出撤藩。那康熙要怎么办呢?康熙本来就想撤藩,所以如今三方都提出撤藩。他当然一口答应下来。但其实三藩并不是真心想撤藩他们,只是想看看皇帝信不信任自己。如今康熙同意了他们的撤藩,也就证明康熙并不信任他们。所以三藩立刻反了。不过吴三桂已经老了。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果断,所以犹豫之下错失了机会,将机会给了康熙。这场战争打了八年。1681年终于平定了三藩。接着康熙又收服了台湾,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正式将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
接下来康熙要如何治理国家呢?以前那些王朝除了元都是由汉人建立的。但是清是有满人建立的,在清朝除了满人和汉人还有蒙古人,回族和藏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康熙会统一文化吗?其实他没有,因为如果要统一文化,那就要统一用汉文化。毕竟汉文化是这几个文化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文明。在这里中原方面是可以用汉文化的,因为汉人在这里生活了许久,这里大多数也都是汉人。但是中原以外的地方不是农耕区,要使用汉文化的话,阻力很大,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所以康熙让他们继续沿用自己的文化,减少治国的阻力。也让他们与中原互相制约平衡。
那么在满人中是否要推行汉文化呢?不行,如果要在满城中推行汉文化,那么不就又变成只是一个满人,皇帝手下全是汉人的王朝了吗。而且不仅不能在满人中全面推行汉文化,还要保证兵权在满人的手上。而且还要加强对满人的认同,要尚武还要提供给满人丰厚的生活待遇。对于那些要治理国家的人而言,他们要习武,还要接受一些汉文化。尤其是将来可能成为皇帝的皇子。
康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自幼刻苦读书,每天要读书到三更。而且每本书要读120遍,必须要融会贯通,哪怕生病了也要读书。
那么还要不要用汉人士大夫呢?
这是一定要用的。首先汉人也是有不少有才华的,可以治国。而且汉人占了清朝的大部分,如果他们不用汉人会引发汉人的不满,所以一定要与他们合作。但是也一定要提高满人的地位,所以上层都是满人少用汉人,而下层做事的那些人都是汉人。在军事方面也一定要用满人,在方面可以用一些汉人。有一些官需要一半汉人,一半满人。这样就能互相牵制。那些做决定的一定是有满人主导。这就达到了康熙的目的,既用了汉人,又让满人有了地位。
但是康熙如此做,汉人会满意吗?那肯定是不满意的。但是由于兵权掌握在满人手里,所以汉人不满,也只能在心里不满,不可能造反。可是康熙认为不能任由这种不满的情绪滋长。康熙怕的就是由于对清朝的不满,那些汉人在私下结党。不过由于读书人喜欢写诗,所以康熙就通过研究汉人写的诗文,而推倒背后他们的思想。一旦看出有异心就斩首。这也就让明星惶惶人人自危,遣词造句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一句话。就是清朝著名的文字狱。
在政治制度上,清朝有一定的沿用,清朝和明朝的制度都是君主专制中央没有宰相。在地方上也都是权力分割。不过清朝又增加了理藩院和八旗兵。
那么在巩固了皇权之后,康熙会如何安民呢?经过了明朝末期的动乱和战争,人口锐减。所以康熙要推行仁政首先要做的就是减税,然后和明初以样大力推行开垦荒地。在康熙51年的时候,人口就恢复到了明朝鼎盛的时候。康熙继推行仁政,他不再增加税务,到了乾隆末年,全国的口已经有了3亿人,是当时全世界的1/3,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
那口增长到底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好处。人口多了,那就说明人力多,做起工程来速度会很快,而且打仗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但是也有坏处。那就是人口多了,但是土地并没有增多。所以很多人没有耕地。这些人就只能去那些原本土地并不是很好的地方或者山上去耕种。于是西南山区被开辟为梯田,在很多地方也开始围湖造田。但是这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地表上的土壤流失,土地变得贫瘠。由于砍伐了大量的树木,也带来了洪水,长江也开始溃堤,西北变成了沙漠。可是自然环境变化,人们的生存危机依然没有解决,天灾人祸一起就导致了叛乱。
还有一个关于贸易的问题,在明朝隆庆开关之后与海外有了商贸联系,那么康熙要不要继续呢?首先在当时清朝是最富有的国家,哪怕其他地方有一些特产,但是海外商贸对清朝的利益不是特别大。而且如果有商贸网来,那肯定也会有汉人,康熙最怕汉人与外界有勾结,一起来反清复明。所以康熙一定要杜绝商贸来往。他选择了闭关锁国,将海边的百姓内迁数十里。不过他也知道商贸联系是不可能完全断绝的,所以他在广州城外允许一些特定的人进行商贸。
这样闭关锁国的政策,给大清带来了两百多年的安定。但是后来外部的国家渐渐发展强大。大清却落后了。航海发达的英国就带着鸦片和坚船利炮来了,原本辉煌的清朝可以抵挡的住吗?首先要看当时的皇帝是否韩英明神武,其次就是那八题姐弟还是否永武。接着就是会不会有人挺身而出。我们知道有很多人都站了出来。但是却没能抵挡住英国的进攻。让那段历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从安民来说,康熙无疑是成功的,他让满人发展壮大,而且治理出了康乾盛世,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他采用了闭关锁国,断绝与外界来往的方式。虽然给大清迎来了两百年的安定。但也让大清遭遇了最黑暗的时刻。所以我觉得他并不应该采用闭关锁国。而是应该鼓励海外贸易与外界有更多的联系。这就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