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在《黑天鹅》中写到:我们总是喜欢研究成功的人为什么成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最后得出结论:他们都积极主动,谦虚谨慎,富有冒险精神。但如果你去看那些失败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也积极主动,谦虚谨慎,富有冒险精神。如果非要说一个成功者具备而失败者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运气。
这段话足以证明运气对于成功有多么的重要,今天我跟你谈谈运气,我们继续来看摩根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我们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句话这是强者的谦词罢了,如果你真的相信了,那么你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我敢说这是对成功和运气最详细的阐述。
运气很重要,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因为她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如果我告诉你努力很重要,你肯定会骂我,李佳琦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努力就会成功是上一代人的价值观。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努力真的会成功,也有可能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
我在大学的时候我有一门课,叫做心理学基础,讲的是作为一个教师,你得懂得学生的心理,当时我们学习的成败归因理论,当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你最好把他的原因归结于不够努力,而不是其他因素。这样做的原因是只有努力才是可控的。
豪泽尔认为: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生活中的每一个结果都受到个人努力之外的其他作用的影响。纽约大学教授斯科特·加洛韦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看法,在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时,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
比尔·盖茨就读的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极少数拥有计算机的学校之一。就连这所位于西雅图郊区的湖滨学校获得一台计算机的故事,都相当值得一提。
1968年,13岁的盖茨在入学后结识了同班同学保罗·艾伦。艾伦对计算机也很着迷,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
计算机并不在湖滨学校的通用课程之列,而是一个独立的学习科目。比尔和保罗一有闲暇时间——每天从放学后直到深夜,周末也不间断——就会去鼓捣计算机,放飞自己天马行空般的创造力。很快,他们就变成了计算机专家。
艾伦后来回忆说,在某天深夜,盖茨递给他一本《财富》杂志,说:“你觉得经营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是什么感觉?”艾伦说他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我们能自己开公司。”盖茨说。如今,微软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68年,全世界大约有3.03亿高中生。其中有1,800万是美国人。其中有27万住在盖茨出生的华盛顿州。其中有10万多一点儿的人住在西雅图。但只有大约300人在湖滨学校读书。从3.03亿到300。
放眼全球,100万名学生中只有1名能够进入一所同时具备租借计算机的经济能力和远见的学校读书,而比尔·盖茨恰好是这300人中的1个。
对于这个事实代表着什么,盖茨并没有回避。盖茨在湖滨学校2005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这样说:“如果没有湖滨学校,就不会有微软。”盖茨非常聪明,而且极其努力。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对计算机领域的真知灼见甚至是当时那些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家都无法比肩的,而且他还拥有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好运气,能进入湖滨学校读书。比尔·盖茨曾说:“成功是一个特别糟糕的老师,因为它会让聪明人觉得自己不会失败。”当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你要知道,事情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美好。你并不是战无不胜的。
反过来也是这样。失败也可能是一个特别糟糕的老师,因为它会让聪明人觉得自己做出了极其错误的决策,但这些失败可能只是无法规避的风险导致的。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提出了一个“优绩主义的陷阱”,说的就是那些成功的人会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都是努力的成果,而完全忽略了运气的成分,桑德尔把其称之为“精英的傲慢”。
最后,用桑德尔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们关于运气和努力的分歧不仅仅涉及公平。这些分歧也涉及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赢和输——还关于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应该持有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