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在动车上,突然收到写作群里加的一个小伙伴发来问候,问我课程结束了,你写了几篇呀?我说,十几篇吧。她表示惊讶,说她都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了,肚子里没有货了。
其实,我何尝不是这样的状态呢。十几篇比起群里那些日更的小伙伴,简直不值一提。
今天,看到小明同志在群里说到,“我发觉写文,还要抓住第一时刻,就是你有想法、触动的时候。除了写下灵感,最好抽出5分钟到半小时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否则,放一段时间后,热情过了,就算记下了灵感,也不想写了。”特别有感触。
我何尝不是这样呢?草稿箱里,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一些突发奇想,写下了一些可能会写的标题,但是没有第一时间就去构思,而是一直放着、放着……时间过了之后,反而不知道要写什么,该如何写了。
其实生活里的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吗?
去店里试穿到了心怡的衣服,没有第一时间买下来,过后想要买,人家已经卖完了。
想要去的地方,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吃的食物,没有在第一时间去,第一时间做,第一时间吃,时间过去了,这些也都过去了。
2.
说说小明哥吧!其实应该是个叔叔吧,出于尊敬还是称呼“哥”为好。他原来在一家号称亚洲建桥界四小龙的桥梁集团工作,参与一条隧道的建造。
写了一篇论文,居然在中国港湾建设发表了。那个时候,他还在集团内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如果不是因为觉得国企太无聊而离开这家桥梁集团,现在他也应该是工程高级师了。
为了谋生,他发挥自己的专长,给高中生辅导物理。但在不挣钱的自媒体写作上,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为那是他改变现状的途径。
他加入了写作马拉松,用讯飞语记写文章,从刚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如今的三分钟,可以说完一篇演讲稿。
还记得今年6月刚认识他那会儿,他的文字还不够流畅,主题也比较混乱。
如今,他已经可以半个小时就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而且主题鲜明,说理透彻,文笔流畅。
他做自媒体只用了六个月,这样的进步速度,让我这个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人也自叹弗如。
凡事都要一鼓作气,否则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从今天起,见缝插针地写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