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农历过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归家的火车一票难求,归家的高速堵成长龙,却依旧挡不住飞向故乡的心,仿佛只有在这场迁徙和家人的陪伴里,才能为一年的忙碌画上完美的句号,然后开始新的征程。
“年关将至,我心早以回归故里!所有念想都流向故乡,路口上等候着亲人藏了一年的盼望,火炉边积蓄了荒了一年的家常。这些思念在无节制疯长,恨不得插上翅膀早点飞翔,归乡与家人欢聚一堂,所有的祝福伴随一路平安欢快返乡!”发完朋友圈,便踏上了归乡的路途,满心的欢喜和期盼。
归乡的路途并不顺利,机票的高价,火车的拥挤,汽车的拥堵,寒冷和晕车围追堵截,但归乡的心却被喜悦和期待环绕。
都说“近乡情更怯”,怯的倒不是昔日光景不在,只是怕父母期盼的身影又矮了一截,怕老人头上的白发刺伤了眼,怕父母的唠叨不再中气十足,怕他们担忧的双眼布满喜悦又被填上哀伤…
终于进了家门,餐桌上送祝福,炉火旁话家常,古老的纪念农历年的仪式依旧由老人传承,跟父母诉说一下一年的快乐和委屈,与兄弟姐妹聊聊一年的大事小事,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跳了出来。
元旦的时候也互祝“新年快乐”,但好像只有在这个时刻,在农历年的纪念里,在家人的簇拥和温馨里,才终于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
《小王子》里有一段关于仪式的描述,是狐狸告诉小王子的,“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想,我们赶着在农历年归家团聚,大概就是一种我们并未察觉的仪式感,让这个日子与其他的日子不同,为过去一年的时光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焦虑和急躁,我们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抱怨春晚,我们沉迷抢红包,我们抱怨农历年也不再有仪式感,年味儿不再。
殊不知,我们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打扫房子,也把一年的不快与尘埃一起扫掉;我们迎财神,送“穷鬼”,祭奠祖先;老一辈人口耳相传,留下来一些繁琐的的禁忌和规矩;父母亲人奔走于于庖厨之间,用一桌子的丰盛和酒香把我们的味蕾解放,尝到家的味道;归乡的人儿打包积累了一年的酸甜苦辣,在家人的拥抱里,把一切都放下……
这一切,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儿,何尝不就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撕扯里我们留存的一份温情和仪式感?
朋友说她每年过年都会回爷爷家过几天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只有家人,“一直在重复,一直很温暖”。孩子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老人有自己的日子过,平日里关怀在电话里,在家里寄来的土特产里,在彼此的嘘寒问暖里。大概只有在过年的这几天,孩子和老人的日子相逢,过去和未来相逢,关怀和爱触手可及。
农历年的传说和典礼离我们渐渐远去,但生命的轮回节拍和亲人团聚的温馨却一直传承,我们在农历年的仪式里告别过去,拥抱未来,成长,然后又反哺,生命的魅力如一束微光,渺小却又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