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未来孩子的成长,我就有种既无奈又紧迫,同时又非常担忧的情感。我想有孩子的家长应该可以充分理解我的这份心情,同为父母,心灵肯定相同,对孩子的爱只有更多,没有最多。
我是90年出生的,最早的90后也是最晚的80后,扳着手指头算算,今年已经28岁了。像我这样年纪的同龄人基本上已经结婚或者正在结婚,或者被父母逼着相亲,这是30岁来临前最美好的芳华了,在父母眼里错过了这最美好的年华,过了30岁似乎婚姻就变的遥远了。
而我们已经结婚的同龄人,处境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终于离开了这几十年依旧贫困的贫困县,跻身在一线或者准一线、二线城市,虽然不了解他们在一线、二线城市生活的怎么样,生活的质量如何,压力大不大?......但是感觉他们至少是彩色的,他们的生活至少是丰富的。
而仍旧生活在贫困县的同龄人似乎小日子过的挺滋润,夫妻双方都在单位,买了房,买了车,有些背着一些房贷或者车贷,这都是小意思,基本上没有压力。父母可以帮着带带孩子,当然也为孩子花费着应该花费的爱,夫妻其实生活的挺轻松的。
这都是我们这代同龄人的现状,但是考虑下我们孩子的未来,我们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孩子以后的差距差别有多大?我不敢想象,我也在考虑应不应该去大城市。你们觉得呢?想到这里,我似乎完全理解与赞同那些拼命也要生活在城市的父母,不为别的,只为了下一代。父母辛苦些无所谓,但是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尽量也让孩子享受到该享受的一切优质资源。
请原谅我说一些不耐人听得话。社会是现实的,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人都是往高处走的,而社会的进化史也就是城市不断的聚集、吸引优质资源,最终美好的、优质的一切资源都会聚集在城市。这是现实,不能否认的活生生的现实。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国家政策总是偏向基层,因为基层太辛苦,基层留不住人,基层的教师缺乏,所以整个国家政策都在尽可能的维持资源的公平,尽可能的让城市和农村享受平等。
生活在大城市与生活在小县城是的的确确不一样的!教育资源的水平不一样,孩子学校的环境、设备不一样,接触的,看到的不一样;周末孩子享受到不一样,城市孩子享受着城市带来的一切,这里的活动、演出、音乐会、读书会等等,而小县城的孩子基本上就是玩耍或者是补课,不断的学习,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只有通过学习似乎才可以与城市孩子比较。但是,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比如眼界、思维观点、沟通能力等等,进入社会,企业、公司选的标准是一样的,不是说小县城的孩子就给你优惠,大城市的孩子就要求更严格,而是能者上,庸者下!!!
有些东西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有些是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成长,相比较而言,大城市与小县城的气息就不一样,城市有竞争力,有压力,有紧迫感;而小县城更多的是安逸与稳定。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要不然怎么会有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一方面,每个做父母的都会把最美好的给孩子,这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就是资源的优质性决定了,包括环境带来的影响。
简单地说,或许目光短浅地说大城市的孩子确实比小县城的孩子某些方面要强,不见得只是学习方面。毕业三年的我深有体会,深有同感,当我毕业求职,工作以及与人沟通时,有时候内心真的会有挫败感,无力感。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更优质的资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讲真的,我刚开始也反感起跑线这个词,但是现在为人父母了,见的也多了,加上自己反思自己的成长,以及与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比较,起跑线不能输有多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家庭经济环境不一样,尽可能让孩子享受到平等的优质资源,增加孩子的生存能力。
成长不易,孩子不易,愿每一个孩子都能美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