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得道开《超级个体》专栏的古典老师于2010年写的,第一次知道“生涯顾问”这个词也是在订阅这个专栏之后才了解到的,所以对这个职业有种莫名的敬畏。
古典老师说的安全感也是现代人穷极一生在追求的,这个安全感可以来自房子、来自工作、或者一段感情;可这些真的会带给我们安全感吗?看完这本书之后确实会在心里反复思考关于成功,关于幸福的真正意义。
多年以前自己定义的成功是可以在五百强公司的市场部里工作,拥有一份别人羡慕的工作;可以买各类名牌,还能时不时的在国内或者国外度个假。这些在作者眼中只是社会成功,而不是自己的成功。我也是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后,才明白自己心中的成功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对我来说,这些事情可能是每天坚持学英语、每天看自己想看的书,还能和聊得来的人喝杯茶,偶尔能去有山有水的地方感受自然之美。
关于正确努力,作者也一针见血的戳中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句子听起来十分正确,但却并不总是适用的,还得看你怎样耕耘,想收获的是什么。有时候我们容易自我感动,觉得我既然耕耘了,那就该有我想要的收获,这是十分粗暴和幼稚的想法。因为首先,你耕耘的力度和你想要的结果之间,是不是可以对等?这只是来自你自个儿的判断;其次,你耕耘的方向是不是真的可以导向那个你期待的结果?这也只是你的自以为。
努力还得使用正确的心智模式来评估,有效的努力就是行使正确的心智模式的结果,无效的努力则恰恰相反。努力的效果是不以你自认为付出多少为转移的。
再说说关于有趣之人。人生这个东西,分有趣和无趣。有趣之人,人生处处见有趣,无趣之人,人生处处是无趣。这个有趣我的理解是对于生活的细微感知和觉察。雨过后的彩虹、孩子天真的笑容、自己动手烹饪的饭菜和一杯现冲的咖啡…..生活的美在于点点滴滴,在于有颗发现美的心。
心智模式,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当你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那么你的所有心智和行为模式就都会在不经意间朝那个方向偏离,直到你真正成为了那样的人。对于自己恐惧不敢面对的事情,其实并没有自己所认为那么难以逾越。我是个不擅长社交的的人,面对陌生人不知该如何面对,更别提什么快速破冰,加深印象,成为朋友。但是今天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学不会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真正难的。只是我不敢面对,不愿尝试而已。
最后用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的栏目中的金句“成长,长成更好的自己“作为自己日后的目标,虽然已年近中年,但仍希望自己的成长能让自己受益、也能让家庭和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