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做完白内障手术有好几周了,她回了老家修养,我到成都上班。今天接到她电话,我正忙着,让她长话短说,她打来就是想问问电脑上怎么切换大小写,我说完就挂了。
等我忙完,再打过去,她已经解决好了,说是去朋友店铺上做客,刚好遇到这个问题,同龄的叔叔阿姨都不会用电脑,我妈帮忙弄好了。她的语气十分轻快,虽然没有对我讲,但每字每句都在透漏着“能看见的感觉真好。”
她很年轻的时候就高度近视,不过在眼镜的帮助下,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毕竟我自己也是多年近视。突然有一天开始,她频繁的跟我抱怨说视力下降,我理解为只是用眼过度,或者中年人没事找事的埋怨(毕竟她并不算年纪大,白内障这种事想都没想过。)随意叮嘱了几句少看手机,并没放在心上。
直到年前她来成都,我抽时间带着去医院走了一圈,拿着检查单的时候,我一边看一边百度上面的专用名词,再回头看她走路时扶着墙,步伐极慢。原来她已经看不见很久了,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只是我太不上心,视而不见,她小心翼翼走路的样子我第一次见,但其实在她给我打电话前也许就这样了吧,若不是生活受到影响了,她也不会三番两次跟我提吧。
她问我结果怎么样,我想了想,说太多也只会让她心慌,就淡淡的说:“看医生怎么说,要不要做手术吧,小手术。”她一下子有些失落,忍着没哭,我不会安慰人,反而语气更凶了些:“小事情,你不要放心上行不行,好大点事嘛,现在医疗这么发达。”那一刻,我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够坚强,后来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一个词,一个人永远无法体验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我觉得的小事,对她而言,是或许会失明的慌乱。我没有过这种处境,又凭什么要求她笑着面对?
等我心里知道了检查结果后,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都放大了,她做完饭的厨房,地上都是垃圾,她分不清楚手机上的联系人,她坐地铁时看不到站台名......我开始想象她平时在老家是怎么处理这些生活的不便的,那一瞬间我也觉得,不管多大的风险,一定要让她做手术。
手术还算顺利,整个过程大家都没有多紧张,她没说,但是能看出来有些慌,总是坐立不安。我就抱着电脑坐在一旁,想了想,故意说些别的转移下注意力,但我实在跟她太难聊到一起了,说不上几句又会吵,干脆不说了。
还好有陈叔叔在,比起我,他更像她的心里支柱,我想到之前综艺节目上的那段话,人生里,陪伴你最长的还是你的伴侣,父母和孩子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而已。我只能卖力的在医院上跑下跑安排所有事,帮她更顺利的检查,但终究是无法让她觉得安心,或许,在她眼里也是一样,她的那一段路我没法陪她走,我有自己的人生。
视力恢复后,家人朋友打来电话问候,她不太好意思表达,但也会反复说一句话“好多了,好多了。”哪里只是好多了?那是她重新对生活有了期待一般的重要!她开始计划要继续工作,愿意跟朋友约着一起出去玩,出门也不会小心翼翼了。对我而言,也是放过了我自己吧?不至于很多年后想起来,我才后悔为什么没有帮她把眼睛治好,让她晚年是绚丽多彩的。
我们总是爱规劝别人要怎么怎么去看问题,要怎么怎么去想问题,其实问题这个事放在不同的人上,它已经变成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所以根本不会有标准答案。既然无法感同身受,那还不如收起那些没有意义的劝慰和意见,好好的做自己能做的,倾听也好,陪伴也好,力所能及的替别人减轻些心里负担便好。
现在和以前比起来,我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抽空打个电话回去说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她的生活一定是焕然一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能让一个作者写出一整本感悟,医生给了她后半生的光明,她的心里一定也是万千思绪,说不出来,但她的每一句话里藏不住的喜悦,都已经完完全全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