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能够保持人际关系,也能够认识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然而社交是为群体设计而不是为个人设计,因此用户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广泛的连接人与人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潜在的好处,但也带了一些复杂性。
1.社交群体互相冲突
微信作为社交霸主产品设计也是被争相模仿的对象,能够支持一群人持续的交流,但也会为用户心理上带来的复杂性,导入微信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由通讯录形成的社交关系、由LBS、漂流瓶或各种群聊形成的社交关系、基于社群形成的社交关系。
这些不同的群体互相冲突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社交群体相互重叠或冲突,有时工作被娱乐干扰,社交与商业事务干扰,就很难对所有关系保持单纯性。例如,我想发我今天去浪的朋友圈,但是我又会担心商业上或是公司的伙伴会觉得我不专业领导会不会觉得我太幼稚或者是不上进;或是我想发个与工作相关的东西我也会担心我同学会不会觉得我是在装b。
微信采用梳理关系网的方式是用户为自己的通讯录里的好友编辑标签,将所有人分一遍类。由于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习惯,后来分的我累成了狗;
职场社交多将人脉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在赤兔的为你推荐当中为了促进用户相互关注,通过朋友的关系网以及一些填写的资料甚至为贴上与相同共性的标签;
微博以大数据或用户填写的资料为用户贴上标签,在关注这个人的时候就自动帮你分好类。一开始发现这个功能的时候不由得感叹大数据的奇妙
我们在梳理关系网的时候,可以通过大数据、从用户获取的资料等等来为用户分类不同的群体。
2.中心化
社交是個蠻神奇的東西,我們平時都說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反而社交是並不是這樣,在我看來微信更像是一個通訊工具而多於社交,所以它是去中心化的,这也是朋友圈中內容質量低的原因,比如說,隨便矯情的一句話和大神寫一篇文章的權重是一樣的,這時候就會造成上節出現的信息噪音,中心化能夠使有意義的信息和無意義的信息不在同一個層級,單向關係(微博、instagram、in等)是明顯的以多個「中心」為結點的網狀社交網絡,中心就是例如微博中的大V、一些發表優質內容、被關注較多的用戶。
为什么需要这些中心,依据大众心理学,只要是生物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的产生一个头领,而这个领袖可以是由平台捧起来的草根明星、现实生活中具有声望的等等,要形成组织就首先要有这样的人物,是踏实各类派别的基础,一群人就像是一群被驯服的羊群,没有了领头就会失去了方向。最典型的就是粉丝效应,这时候社交平台就利用这些红起来的人,来吸引用户。例如yy的主播,每一个主播吸引了不同的人群到这个平台上来
在一些图片社交当中也会很多关于时尚的意见领袖,例如一些时尚博主
中心化带来的问题
例如大V们控制群体、影响舆论,使得那些想要获得话语犬的人更难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接下来讲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为何大V们能能够控制舆论
这条微博是袁姗姗回应网络暴力的一个ted的演讲,想当年袁姗姗是被网友大肆宣扬滚出娱乐圈的第一人,当时每条评论都是骂的她要死要活的,群体的见解和主张是十分多变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每一个特点的主张和见解都会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但也很快受到破坏和挑战,可以拿下图和上图进行比较
大家可以看到热门评论说“以前有跟风黑过她,但是都不知道袁姗姗为什么会被黑。”可以看出很多人就是跟风黑,这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特征,群体在推理能力方面是低于个人非常的多,而群体使用的推理能力来自于经验,他们会将彼此不相似的而只是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将所有事情都普遍化,缺少推理能力的人一般具有强大的想象能力,而且影响群体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引起人们注意的方式,控制舆论的人一般利用的一些相似的论据以及懂得了影响群体想象力的艺术。下面举个八卦新闻,大v用的是“到底是谁先出轨?”用的是一般疑问句,一方面肯定了一定有人出轨,不平常的事情才能引起群众的关心,另一方面规避了法律责任,并没有肯定这是事实,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大众化的想象力
个人是不知道真相是怎么样的且也不关心,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大v到底是怎么影响群体的,他们采用的是断言、重复以及感染,不考虑任何理性的推理和证据的简短断言,最能让某些观念进入到群体的头脑,100字的微博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郑爽出轨,唯一的是说去年网友偶遇,的一张图…然而这张图…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但仍然很多网友就这么轻易的…相信了
除了断言以外重复能够使得群体在脑海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到一篇100字的微博,重复“出轨、劈腿、前年已相恋、一年前”
感染就是当多个大v都重复相同的观点时,就具有极大的威力,完全可以控制一个人接受某种理论。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微博的力量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在娱乐、灾难等方面的资讯会比传统的新闻资讯应用反应速度、传播速度快并且能第一时间得到大多数群众反应的。
3.信息噪声
社交网络使得人人都可以生产内容,不少应用为了引发用户的互动,降低了发声的门槛,产生了很多社交噪声,无价值的信息比例提升,淹没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微信仅有六百人的我已不忍看朋友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烦恼于各种微商、各种莫名其妙的转发分享、低质量的图片、完全不熟的人的生活、无病呻吟的句子、广告等等,这就好像大家在一个菜市场上大喊大叫,不过每个社交应用在沉淀了过多的关系就会产生这种问题。
新版陌陌首页更可怕,尽管陌陌为一群不认识的人贴了与用户共同的标签,想要寻找共同点,但由于用户发的内容没有质量而言,并不能引发什么互动反而产生了很多无用的信息。
这次的改版从数据也反映出不成功
4.活跃度的降低
两种情况用户会缺乏互动,一种是社交应用刚启动的时候,面临着没流量的情况,用户会缺乏互动,如何才能使得在线的用户得到良好的互动首先要引入流量,在引入流量的时候,我们在产品设计上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组合出各种有创意的社交变化,例如:小咖秀、nice等等。其次在运营方面,有一种是没有运营干涉也没有建立中心化体系,他们会通过一些点去导入关系通讯录、LBS等,例如陌陌、微信,当然这两个应用也基本做完了,另一种是通过一些创意点,再加上运营来推动,推送给用户优质的内容和培养网红,例如一些美女主播
另一种就是当我们的产品中大量流量的時候,人又开始害怕在人群中被孤立,就好像在生活中,在和一群朋友聊天时发现自己的话题引发不了你的朋友们的回应,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例如我们发朋友圈的时候,其实刷的是存在感,希望朋友们多给予你赞或是评论,如果没人鸟你的时候,你就会心中就会产生一些挫折感;或是一些太过强运营导致用户不敢发声,运营行为要逐步被用户行为替代,如果过了三个月,仍然是运营最活跃,就说明在鼓励用户进行交流所做的事情仍不够
这篇文章真的写的我蛋疼😑因为社交真的很复杂,其次也没有实际做社交应用的经验只能够靠观察和结合一些心理学的理论= =欢迎大家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