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上有好几个成绩比较好的男同学,居然也开始相约玩游戏了,听说特别 是周末的时候,更是玩得不亦乐乎,其中一个留守娃娃,成绩好,人也聪明,更是每天早上一到校就犯困,有时上课摇都摇不醒,估计晚上就是一个通宵,班主任是心急如焚。
另外的好几个学渣,对于游戏的疾迷程度就不用说了吧,班主任对他们早已经举手投降了,只要你在学校遵守班规校纪即可。
早在这学期开学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新规,提出“每周3天,每天1小时”的限制举措,网友评价“史上最严”。
但真相很快就尴尬了。这些娃又是怎么继续他们的游戏的呢?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没有游戏,有的家长还是会说:“没有游戏,学渣依然是学渣”,“没有游戏,还有网络小说和漫画”。孩子也发现:“考60的同学还60,考90的还90;游戏不能玩,大家去别处找乐子了。”
从以上让我们看到,玩游戏和学习成绩,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大人以为,孩子不玩或少玩游戏,注意力就转到学习了,成绩就提高了;这未免也太天真了。
家长很习惯于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了对立位置和因果关系上。
很多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和尚在聊天——
甲说:我问住持,能不能在念经的时候吸烟,他说不行。
乙说:真奇怪。我问他,我能不能在吸烟的时候念经,他说可以。
演化一下,故事变成这样子——孩子:妈妈,我写作业的时候能不能打游戏?
妈妈:不能!孩子又问:那我打游戏的时候,心里能不能想着作业?妈妈:当然可以!
所以,当我们赋予吸烟和游戏以“堕落”的意义时,就显得对它们很排斥;同时认为,它们的存在可能污染“正义”的念经和学习。
吸烟危害健康,游戏过度不利孩子,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真正让父母在游戏这件事上感到束手无策的原因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对孩子游戏的过度警觉和压制。
过分关注一个问题,其实是在强化这个问题。
父母对游戏的态度,一方面给孩子造成“我的快乐被你否定”的冲突感,长大后有可能面对自己的美好愿望时,也会感到犹豫和纠结;另一方面,所有人的本性都是,越禁止,越渴望。
把游戏当作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一件必经小事,会让亲子关系的相处更加轻松一些。
身边有一位妈妈,她从来不陪儿子写作业,对孩子玩游戏也不那么大惊小怪,只是告诉他:学习和玩游戏是你自己的事情,大体上由你把握,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提出来让爸爸妈妈帮助你。
一次儿子没考好,被老师留下来批评了。这孩子平静又认真地跟老师讲:“老师,我妈并不在意我的成绩,她在意的是我对学习的态度。”一时,老师竟无言以对。
每一次寒暑假,男孩都自觉抱着“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的信念,先花几天把作业全部搞定,剩余时间去上街舞课、找同学玩儿、在家看书、也玩屏幕游戏,但不会沉迷。
正因为父母没有传递给孩子“游戏是洪水猛兽”的态度,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主权,他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
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掌控游戏的权力和时间,不必抓紧每一个父母不注意的空隙,贪婪无度去玩;反而能够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安排学习和生活。
这里我本人先声明,我并不是支持孩子玩游戏,那种又玩游戏又自律的孩子很少见,我家儿子当年读书的时候,就不爱玩游戏,但依然还是学渣一枚。看来,把成绩不好,“归功”于游戏上,游戏背不起这个锅。
明天,再一起继续分析一下,游戏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