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你究竟追求什么?(你为什么而抗争,为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末,也有先后发展的顺序,当深切了解人生中的先后顺序,你就接近宇宙大道了。凡事都是以终定始,人生始于“立志”。
(一) 始于“立志”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本来无可厚非,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为什么“成龙”、为什么“成凤”,为什么要出人头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人生的大问题。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基于 “更好的生活”为出发点,这样的人生逻辑就是:先努力工作,然后“享受”人生,最终的人生落点在“享受人生”上。
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为什么要找一份好工作?能有更高的收入;
为什么要有更高的收入?可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当这样的人生逻辑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时候,是否是一种倒退?
从一开始就只知道为自己、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奋斗,是人生困惑的根源之一。
就像“找个好工作”这种思维,这本身就有问题!这由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
为什么是你去找工作,而不是好工作来找你?
其一、你找工作还是工作找你,这两者之间本质差异在于:工作和你,“谁更稀缺”?物以稀为贵,人,进入人才市场成为商品也是如此,当你非常非常努力、付出很多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人已经拿到更好的office。为什么?
其二、何为“好工作”?“好”的标准一定离不开:轻松、环境好、受人尊重、待遇好、拿钱多……正如打油诗:“睡觉睡到自然醒,拿钱拿到手抽经”,最起码也是越接近越好——足够的成长空间,为自己能够“人往高处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留足足够的余地;而且这个“成长空间”还不能有别人抢,一旦抢不过别人、或者自己没有发现机会,直接说“拜拜”炒了老板鱿鱼,急急忙忙奔赴下一个有“足够成长空间”的公司……一旦得不到就怨天尤人,或者阿Q式的自我安慰“命运不好”。
有人会说:“先找份工作再说。”那么问题又来了,发现不好再换吗?做的不开心跳槽吗?直线领导不喜欢你就说“拜拜”?换了工作一定好吗?其实,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决定了,在不远的将来又要去找工作,别人已经小有成就的时候,他还在找工作的路上。这样的人一直在寻找,关注的是外在。
这就是传统的心智模式带来的结果,永远在问题中轮回。所以现在跳槽成为一种常态,离婚率高居不下。工作不好,换!老婆不好,换!换了以后又怎样呢?结果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在轮回,因为:不会游泳,换游泳池没有意义!
再看中外历史上的成就者,都是胸怀天下大众,为众人谋福祉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超不过他的眼界”。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可见立志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心法不开,技法无用”。
(二) 人生的八大动力
是什么,给了你生活工作的动力?希坦博士的人生八大动力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动力:生存的动力
第二动力:性(家庭、孩子)的动力
第三动力:团体的动力
第四动力:全人类的动力
第五动力:所有生命的动力
第六动力:物质宇宙的动力
第七动力:生命源头的动力
第八动力:造物主(宇宙)的动力
一般人的生存动力仅仅到第二动力,团体的发展成为自己动力的时候就到了第三动力,这样的人成为管理者,带领第一、第二动力的人一起为团队利益努力的同时,实现个人生存的需求,当然,团队的大小也有差异,带领一个部门、带领一家企业、带领一个省、乃至全国,都是团队的动力。越往上,眼界越高,成就也越大。
到第五动力,就可以理解为进入了佛法中的出世间法。
(三) 高级目标解决低级问题
就像高中的难题对于博士来说不是易如反掌吗?成年以后,还会因为没有糖果而沮丧,为失去一个玩具而哭泣吗?
当你在为了提高一点收入,患得患失,纠结于是否换工作的时候,“天眼之父”南仁东,早就放弃了每天相当于国内一年工资的国外高薪工作;
当你因为担心自己吃亏,想少干点活的时候,作为科学家的南仁东却在钢架去拧螺丝、用扁铲去削平钢材;
当你还在纠缠于穿哪件衣服好看、梳哪个发型漂亮的时候,南仁东早已套上工作服奔赴到了施工现场;
当你还在为追星、为三角恋死去活来的时候、埋怨没人爱你的时候,南仁东正在爱着团队、爱着国家、爱着中华民族;
当你在埋怨领导不理解、没有资源支持,而放弃自己构想的时候,南仁东却在国家立项之前为“天眼”选址、设计、建造,奔波了长达13年;
……
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人,为了追逐那些毫无价值的肥皂剧、浪费时间、不干家务,与家人争吵;整天看着手机、以为互联网唾手可得的知识都是自己的、已经慢慢不会思考、不思进取,醉生梦死、娱乐至死……却还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发家致富,出人头地。
也有有志青年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每天以锐意进取的勃发姿态迎接明天。这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人生目标不同,关注点就不同。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生命就向那里延伸。
人的能量是守恒的,在你纠结、埋怨、患得患失的时候,正是你能量极大消耗的时候,势必会减少为人生目标奋斗的能量!
李维语录:人的状态就在一念之间。这个一念是什么念?就是人生目标之念!当你将人生目标、人生追求提高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当下的所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我将人生目标做了这样四个层次的划分:
1、赚更多钱;
2、提升能力,将事做好;
3、做好一件有意义的事;
4、为了自己的灵魂更高尚。
第一个层次属于“果”的层面,只是关注“果”;第二个层面具备了简单的因果思维,开始关注因,但海没有找到真正的因;第三个层次是自我实现,但是为什么要自我实现?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还是成功以后的享受?第四个层次完全属于意识层面,是心法,开始破除我执。
第一个目标层次的员工,做任何事都是为了钱。他的思维是哪里有钱去哪里,哪件事划算做哪件事,能少做就少做,做事不会精益求精,马马虎虎就行,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责任就推诿;
第二个目标层次的员工,关注点在能力的提升,关注的是未来,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他们知道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是事有没有做好,有没有好的结果,这样的员工会尽全力去做事,将事情做对;
第三个目标层次的员工,有使命感,充满自信,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意志坚定,非做不可,要做的这件事是他的全部,完全的积极主动,他需要这件有意义的事来证明自己,在别人、社会的认可中获得自己的价值。有部分人开始了自我创业。
这三个层次目标的人,基本和企业中的三个层级:基层、中层和高层相对应。
以上三个层次,都会为生活琐事所累,而无法专注于自己想要的方面。一心想赚钱的人,不知道因果,在果上求而不得,或者为钱所累,为欲望所累,而终身不得安宁。
为提升能力将事做好的人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人,追求的更多的是方法、是术,还没有到达真正的“因”,还有太多太多的困惑。我在40岁以前算是这样的人,所以到了40岁的时候没有“四十不惑”。这三个层次的人对人生、生命都没有知根达本。
唯有第四个层次目标的人,在人世间算是最高层次、最圆满的追求。“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更高贵”——摘自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是他对自己人生追求的阐述。
最高尚的灵魂是心怀天下众生,没有自己,并将为此奋斗终身,永不停息。“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这样的人会将任何困难、挫折、委屈、打击当做对自己心智的磨练,只是历事练心而已,就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做到转识成智,无欲则刚,将没有烦恼,才能时时事事处处“走出游离,聚焦有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一个人到达这个层次的时候就已经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真正走上光明大道,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给自己、家庭、企业带来极大正能量和幸福感。
具体的方法就是“运作生命,创造自己”。将生活、工作当成你的训练场,时时事事处处,都可以训练自己。
——得意是否会忘形?
——失意是否会抱怨?
——挫折是否会怀疑?
——困难是否会放弃?
——遇富贵是否谄媚?
——遇贫穷是否骄傲?
……
正如《大学》云:“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被情绪控制和遮掩,不得其正就有偏颇,就看不到真相,就失去了智慧,失去了智慧,生活就无幸福可言。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靠修行。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训练场所。
“运作生命,创造自己”是我们永恒的高级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