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二年级,妈妈觉得该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了。
想到做到,妈妈从此就不管孩子的作业了,什么时候写、完成的怎么样,统统都让儿子自己安排、自己管理。
不久,老师发现问题了,这孩子不仅作业写的乱糟糟,还隔三差五的漏写、忘写,于是就联系家长,让观察观察孩子,写份在家写作业的情况反馈找找原因。
妈妈有些心慌,被心底里的那个声音搅得心慌——难道我放的太宽了?
首先要肯定妈妈的这个想法是对的,尤其是从长远来看,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妈妈的这个想法很具有前瞻性。
能把一个事想对、想的长远,挺困难的。而要把这样一个对的、长远的想法落实到现实中,则更难。
举个例子,明朝有一个人叫万户,他突发奇想,在椅子腿上绑了47个大型烟花筒,想要升空和登月,最后却被火药炸死了。他的梦想没有错,方向没有错,甚至技术路线都没有错,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我们再来看看莱特兄弟是怎么干的。
莱特兄弟虽然是自学成才,但是系统学习了空气动力学,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做事情非常严谨。为了试验飞机的升力和控制系统,专门打造了一个风洞,在里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他们不做足试验是不肯试飞的,而且即使试飞,也要先进行无人驾驶的试飞。为了试验飞机的转向控制,莱特兄弟在1902年就进行了700~1000次的滑翔试验。
在一切问题都解决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终于在美国西海岸小鹰镇成功试飞了自行研制的“飞行者一号”,从此人类进入了飞机的时代。
我们也得学学莱特兄弟,先在理论上把“独立自主”搞清楚。
很多动物一生下来就能独立,但人不行,必须得靠父母养着。所以,人的独立肯定是个过程,慢慢从依赖父母的状态过渡到独立自主的状态。既然是个过程,父母就不能突然撒手,就像孩子学习走路,开始的时候总要父母搀着、扶着。
还有,从本性来讲,人是趋于懒散、拖延、依赖的,是不愿意干活的。为什么公司要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为什么上下班打卡还有人迟到早退?就是因为独立自主这个事违背本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更是如此,写作业和玩,哪个舒坦?
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操作起来就有方向了。
这个妈妈没做什么准备,直接就给孩子“放养”了,肯定不行。“放养”了之后不做任何的监管,也肯定不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必须在父母的协助下,慢慢放手让孩子逐步锻炼基本的能力,过程中配合着父母的引导与监管,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咱用孩子学习游泳的过程来模拟一下。
孩子原本生活在陆地上,这就好比孩子完全的依赖父母。孩子学会游泳,就好比孩子完全独立自主了。这中间就是学习、培养的过程。先下水,扑腾扑腾,熟悉熟悉;练习基本动作,胳膊怎么比划,腿怎么动弹,怎么喘气等等;借助浮板、浮袖等工具实际操练;浅水区域……深水区域……而这整个过程都是在教练眼皮子底下进行的,教练要及时的提供反馈,进行监督和保护。
当然,学游泳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还有固定的流程和套路。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可就太难了,而且需要更长的时间,千万可别指望着短时间内就有成效。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