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同样是我在进入敏捷的时候,经常听闻的词。然而现在的软件项目语境,似乎已经剔除了它,以致于还会有多少人对此有敏感的体会,我不是很确定。但它在我看来,确实给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契机。
在敏捷的语境下,很多具体发生的形式、实践,都在或多或少完成对于节奏的诠释。一个固定时间大小的盒子,这是迭代的隐喻。开发者会被要求严格遵守代码的七步提交法,甚至有所谓Checkin Dance的美妙想象。两个人结对,会比一个人工作的劳累程度更深,需要彼此磨合,寻找到更能激发高效和创意的协作韵律。让团队的流水线,心无旁骛地达到随时可以响应代码的变化,并部署到生产环境的地步。当然还有更多。
所有这些都在有意无意中,完成一种可以解释为节奏感的东西。那这东西从何而来呢?
从貌似提供完美计划实则最后难免失控的瀑布模型,进入到敏捷的世界,我们知道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通过短周期来完成对于必然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回应——反馈。而反馈得以生成的短周期,体现在团队日常中,就是那些通过一系列流程和协作合成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嵌套的大大小小的盒子。或者说像是俄罗斯的套娃。
而节奏就流淌在这大大小小的盒子之间。
更进一步,这是积极思考的人们,尝试从长周期下必然会到来的随机和失控寻求解脱,做出要回更多主动和掌控感的选择。在适度的范围内,尽力去保持一种自治的姿态。
一个具体但又觉得抽象的关于节奏的展现,可能是PDCA。我们做大致的计划,全力以赴,对反馈做学习和和研究,并付出努力修正,再度出击。周而复始,我们在此节奏中,找到所谓信心的东西。
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寻和建立节奏感,只是在雨天的房间兀自玩耍的游戏,而忽略了窗外紧促的雷声。毕竟,节奏感和信心,是为了最终响应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