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医院,有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躺在诊室外的走廊里哭闹,他妈妈置若罔闻地玩手机,让人看了觉得很生气。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孩子扶了起来,孩子还在大声地哭喊,这时,妈妈啪啪甩了孩子两巴掌,又使劲连按了几下孩子的头,命令孩子不准哭了。
孩子哽咽着不哭,被妈妈抱进了诊室。真是揪心的一幕,可以想象,平常小孩有什么不满,就会哭闹,家长对于小孩的哭闹已经很有免疫了,完全可以做到忽视。
实在烦了,家长就把孩子揍一顿,认为如此就搞定了。
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放在很弱的位置上,觉得孩子压根不懂事,不给孩子讲道理,只是一味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指令。
可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完全按照家长说得去做,于是总是上演“哭闹-打一顿”的拉锯战。
孩子长大了,要么完全服从父母的管教,变得谨小慎微,没有主见,要么变成问题少年、青年,惹事生非。
也有的家长,完全顺从孩子,甚至没有原则地迁就孩子,一切孩子说了算,对于孩子的错误也是各种纵容和包庇。
孩子从小就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长大后不仅变本加厉得向父母索取,而且会因没有同理心,无法与他人愉快相处,人际关系紧张。
还有的家长习惯威胁孩子,给孩子造成极大的恐惧,不得不服从。有位女孩说,她小时候一不听话,爸妈就会吓唬她“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结果,这位女孩二十多岁了,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骨子里总是担心自己被抛弃。
不管是漠视、打骂,还是溺爱、威胁,都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严重的破坏,尤其会对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孩子小,还不具备足够的判断力明辨是非,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的东西很执着,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是很坚决。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快乐地成长,并非易事。
02
《如何哄好孩子》,听到这个书名,估计大家浮想联翩。
有人觉得哄孩子就是骗孩子,有人觉得哄孩子费事,干脆简单粗暴地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
仔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有的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如何多样化地引导孩子做事。
这里的“哄好”孩子不是欺骗,而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以灵活的方式与孩子达成合作。
合作,意味着基于共同的目标,互相尊重,实现双赢。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更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结果,原本有着一致目标的家长和孩子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不仅彼此费心费力,还使关系渐行渐远。
有的家长会充满疑虑,孩子那么小,真的会与家长合作吗,他们能听懂家长的意思就很不错了。
有一点是必须要意识到的:家长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理解孩子,并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比如,孩子到了游乐场,只喜欢玩某一个项目,重复上几十遍,都乐此不彼。你觉得很无聊,催着孩子去玩下一个项目。
在你的意识里游乐场这么多好玩的,每个都玩一遍才过瘾,但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一个上午或下午,只玩一个项目,玩得开心就行,除非他们主动愿意去换。
否则,即便你强求孩子玩了其他项目,孩子也会玩得不开心。
如果你很想与自己的孩子合作,必须得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或问题,了解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顺着孩子的眼光去引导孩子。
《如何哄好孩子》这本书所传达出来的各种方式,就为你和孩子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合作过程可能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容易,但非常值得去尝试,让合作一步步顺畅起来。
这不仅有助于你和孩子迅速达成一致、实现高效做事,更会促进你们关系的良好互动。
03
哄孩子睡觉,是不少爸妈头大的事情,尤其习惯晚睡的孩子。你可以固定一下睡觉的流程,比如给孩子洗刷,穿上睡衣,讲故事,拉窗帘,关灯。
每次这样做,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到睡觉的时候了。如果孩子不睡,就给孩子说自己要睡觉,不要打扰。如果孩子还是很闹,蹦蹦跳跳,也装作睡着了。
不一会儿,孩子一个人就闹累,自己睡着了。
孩子感冒了,少不了吃药,有点孩子坚决不吃药,爸妈只能硬灌,孩子更加厌烦吃药。
哄孩子吃药,首先要给孩子讲一下药品的知识,比如,流鼻涕、咳嗽了很难受,吃了药就会好。
其次要给孩子选择权,问孩子想先吃哪个药,用量杯喝,还是用水杯喝,是爸妈喂药还是自己拿着吃。
当然,在家长需要和药片的时候,让孩子帮忙递药片,或者仅仅让他们看着,让他们意识到家长感冒了,也得吃药片才能好。
孩子是很容易发脾气的,家长不能看着孩子情绪上来了,自己的情绪也升起来了,或者禁止孩子哭闹。
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失望、郁闷、压抑。
当孩子有情绪产生了,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一问他们为什么发脾气。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你可以拿起孩子喜欢玩的玩具,用玩具的口吻和孩子对话。
孩子表达了不满和需求,如果需求合理,你也能实现,孩子自然很高兴,如果你不能满足孩子,就给孩子诚恳说明原因,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想法。
如果孩子还是哭闹,你可以问问孩子可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你也可以给孩子换个地方,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如果孩子不爱刷牙,你可以和孩子玩游戏,让孩子试着给玩具熊或小佩奇刷牙。
在给孩子刷牙时,告诉孩子你要把他的牙齿涂成什么颜色,刷几下,换个颜色,嘴里可以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刷的牙齿更干净、更闪亮,当孩子做到了,表扬他。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刷牙,你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刷牙的必要性和不刷牙的危害,也可以给孩子播放小孩子刷牙的教育视频。
04
不管是哄好孩子做什么事情,只要家长有耐心,愿意多样化地进行尝试,总能找到与孩子灵活合作的方式。
孩子虽然小,但是能够懂得的语言超出父母的想象,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你对他们说的很多话,他们都能理解。
只是家长往往不屑于和小孩子对话,或者不愿意去用心理解自己的孩子。
多和孩子聊天,多听听他们在想什么,尊重他们的意愿,渐渐,你会发现,孩子是很好说话的。
从现在开始,与你的孩子展开愉快的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