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阳光正好,我前往西固闲逛。登上公交车不久,一位老人便上了车。他身形挺拔,步伐稳健,虽两鬓斑白,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气神,一看就是老干部或者老工人出身。
我身旁恰好有个空位,便赶忙起身,微笑着示意老人坐下。他回以我一个和蔼的笑容,朝座位走来。可他个子颇高,在入座时,头不小心碰到了扶手横杆。
坐定后,他略带自嘲地说道:“人老了就笨了,干什么都磕磕碰碰的。”我点头应和:“是啊,岁月不饶人。”没想到,这简单的回应,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如同遇上了多年老友一般,侃侃而谈起来。
看着他条理清晰、中气十足地讲述,我心想,他说不定以前真是个领导呢!
他感慨现在的老年人在街上摔倒都没人敢去扶。我无奈地说:“确实不敢轻易扶了。”他接着说:“就是啊,有些老人也真是糊涂,人家年轻人好心扶你,你却恩将仇报,像那毒蛇一样反咬一口,这谁还敢再做这种‘傻事’呢?”
他又话锋一转说道:“不过现在也好了,到处是监控,你只要做了好事,监控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笑着回应:“是啊,如今科技发达了,做好事也有了保障了。”
这不禁又让人感叹起来,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尊老爱幼,如今却被一些不良现象蒙上了阴影。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善意被辜负,社会的温暖也会随之冷却。
思绪随即又飘回到那年去厦门旅游时的情景,从岛外前往岛内的公交车上,座位上坐着清一色的学生。
我和公婆上车时,车内已没有任何空位。看着年迈的公婆,女儿眼中满是期待,多希望有人能站起来让个座。然而,现实却令人心寒,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女儿心中愤懑不已,便请求司机用喇叭呼吁给老人让座。可即便多次喊话,那些坐在爱心座、老人专座上的年轻学生,有的佯装熟睡,有的茫然望向窗外,有的则干脆低头玩手机,对老人的处境毫不理会。
女儿气愤极了,发誓以后再也不给别人让座了。她委屈地说:“我每次见到老人、小孩、孕妇都赶紧让座,可自己的爷爷奶奶需要座位时,却没人愿意牺牲一下!等我有钱了,一定自己买个车拉着他们去旅游,再也不让他们受这种委屈!”
我听了,心中既感动又难过,对女儿说:“你让座是你的礼貌与善良,别人接受帮助后也表达过感谢。至于别人的行为,我们无法去强求,只要做好自己就好。”
又想起有好几次,在公交站看到一群学生将车站旁的小树当成练拳脚的工具,你一脚他一拳,玩得不亦乐乎。
可怜那些小树苗,被折磨得缺胳膊少腿,看着让人无比心疼。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则反映出一部分人道德意识的缺失。
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美好品德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