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篇
19.德国家庭教育
20.德国学校教育
19. 德国家庭教育:
1.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孩子无理取闹,血糖高不应该吃甜食的时候,非吵着要吃巧克力;不应该看电视的时候,非吵着要看《猫和老鼠》……这种时候,家爸家妈就不理孩子,让他回房间,哭完了再出来。孩子就真的跑到自己房间哭,发泄完了,出来找爸爸妈妈,道歉,父母抱抱他,这事儿就完了。
2. 惩罚前先警告;孩子无视警告,严格实施惩罚;
孩子吃饭老爱用刀叉刮瓷器餐盘,家妈严厉地对孩子说:“这个盘子很贵,如果你继续刮,这一周就请你用小的塑料盘子。” 孩子听完,不再刮了。五分钟以后,他好像忘了妈妈说了什么,又开始刮盘子。于是从这天起,一周七天,他每天都可怜地用一个小塑料餐盘吃饭……
以后,再没看过他刮餐盘。
3. 惩罚过后不再翻旧账;
孩子做错事情,可大可小,但是家爸家妈只要惩罚完毕,就不会再提起。
4. 大力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喜欢蛇,家爸家妈为他创造了很多包括了解蛇的机会:去动物园看蛇、向老师提关于蛇的问题、买蛇的科普书、买蛇形玩偶、化装Party家妈手工制作蛇的衣服、看蛇的纪录片……孩子爱踢球,给他买很多球衣、球鞋、球门、足球……家里的花园也为孩子改成了球场,一起看球赛,讨论球员……
5. 爱孩子,但绝不纵容孩子
每天晚上家妈或者家爸,其中一个都会带孩子上床睡觉,给他讲睡前故事,听他说今天做了什么……但孩子要是犯错,也会凶他,并严厉告诉他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孩子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很爱他,所以当父母教育他的时候,他不会排斥,会思考。
20. 德国学校教育:
孩子小学一年级,每天下午3点放学,他有一个二年级的好朋友,每天中午12点放学。因为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这种现象有政府法律支持、教育专家理论支持:联邦德国《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德国教育专家说孩子的天性是玩耍,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此,在学校孩子只学一些简单内容;比如:德语拼读;数学两位数加减运算;英文学颜色怎么说;听老师讲一点宗教故事……学校有专门的运动场地,有专门的游戏教室……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儿,运动场跑跑跳跳、游戏室做手工、画画、堆积木,玩儿乐高……不学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什么呢?
1、基本的社会常识,社会礼仪;比如:闭着嘴巴吃饭,边吃边说话很不礼貌;文明用语,多说“请”、“谢谢”,不说脏话;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对人有礼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家里常常会收到学校的纸质通知,老师告知父母最近班级开展“文明用语”活动,希望家长按照以下提示,帮助孩子在家练习,然后家妈就照做……
2、学校、家庭非常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提供很多乐高玩具,让他们自己组装;鼓励孩子自由创作,画画、做手工……不管最后成果如何,他们一定会鼓励孩子,说:“做得真好!真厉害!太棒了!” 老师们变着花样,换着词夸奖孩子们……
一个小插曲,非常有趣,一次孩子回家说:“有一个老师不太友好。” 我于是问:“为什么呢?” 孩子答:“学校组织小镇赛跑,别的老师都在旁边鼓励我们说,‘真棒,加油!好厉害!’可是那个老师一句话也没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because knowledge is limited, but imagination summariz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driving the progress.)
小学一年级是“起跑线”阶段,但是德国政府、德国学校、德国父母一点都不着急,他们希望保留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快乐玩耍,因为孩子的智力不应该被过度开发,要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他们希望孩子能学会主动思考。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呢?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德国制造”是“优质”的近义词……在德国看到的现象,让我忍不住思考几个问题:“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句话对吗?国内兴趣班,培训班满大街,正常吗?我们应该给孩子“填鸭式”的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