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申辩结束,大家投票,结果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宣告有罪。
那么,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呢?
谁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说,跟别人相比,他一样一无所知,但他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他知道自己无知。
简单的说,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这让我想到了万维钢讲博弈论时说的一句话:
- 有人研究怎么违反规则,有人研究怎么适应规则,而高手研究怎么改变规则。
苏格拉底是一个高手,因为他改变了“什么是智慧”的评判规则。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自信,但也不能轻信别人的意见。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把自己放空,不断去省察自己的生活,处处留心、时时求证,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效、开放的终身学习者,也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幸福的真谛。
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对于我们确信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会更加谦虚,但对于我们觉得自己知道的事情,我们很可能会陷于刚愎自用。陷我们于无知的恰恰是我们的已知。
我有一个例子,《万箭穿心》中的主角李宝莉。李宝莉说“我是没什么文化,但我的心是好的呀!”她知道自己没文化,于是陷入了刚愎自用——她坚信自己是对的,她即勤奋、又努力,她即执着、又坚强,她选择在丈夫外遇时打电话报警,她选择“挑扁担”独自养家十年,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却活成了悲剧。
李宝莉的“没文化”有一种理直气壮,越是“没文化”,就越是理直气壮。
事实上,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的价值观可能来自于父母,或是来自于同伴,可能来自于老师,或是来自于网络的流传,对于这些价值观,很多人往往毫无质疑地就接受了下来。
久而久之,我们已经忘记了为什么活着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苏格拉底对这种浑浑噩噩的人生是痛心疾首的。他的目标就是激发人们去爱真理和美德,帮助他们过上正当的生活。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会有意作恶,有意地追求邪恶的东西,但如果不能明辨是非,人们就会误入歧途,自己却浑然不觉。
美德需要知识,生活更需要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需要知识,知识是至善。正确的思维才能导致正当的行为。如果你要掌舵,就必须要掌握关于航海的知识,如果你要治理国家,就必须掌握关于政治运作的规律。一个人要想过一种有美德的生活,同样需要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直,什么是虔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美,这都是要去深思的。
道德的准则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掌握起来很难。比如说,人们可能都会觉得杀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到了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判断。堕胎算不算谋杀呢?荆轲刺秦王,是不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呢?有人觉得是对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复仇都是正义的呢?
苏格拉底的人生公式
苏格拉底老师教我们的是如何照料好自己的灵魂。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生哲学不是天天坐在扶手椅上苦思冥想,而是要像健身一样每天锻炼。
我们来看两个人生公式。一个人生公式是隔壁老王的。一个人生公式是苏格拉底的。
隔壁老王的人生公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苏格拉底的人生公式: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
在隔壁老王看来,先要工作出色,赚了大钱,升了大官,才叫事业成功,事业成功了,才能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的人生公式恰恰相反,只有踏踏实实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你才能有幸福感,有了幸福感,你才能更积极地工作,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ABC情感模型
想要获得幸福感,咱们得先学习一下ABC情感模型。
A是什么?A是我们经历的事情。B是什么?B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我们的观念。C是什么?C是我们对A产生的情绪反应。
A代表antecedent “前因”,B代表beliefs “观念”,C代表 consequences “后果”。
你是不是认为C是直接从A来的,也就是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情绪是直接由经历过的事情引发的?
不是的,C是从B那里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影响A,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改变B的,而B能够直接影响到C。对我们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C。通过改变B,我们就能改善自己的人生。但我们怎么才能改变B呢?那就要经常省察自己的人生了。
举一个例子,如果别人不小心洒了你一身水,你很可能会生气。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
所以,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金句: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
如何省察人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写日记,哪怕很短,理清自已的思路。思考一下自已今天有没有不顺、不快的事情,再想想是因为A,还是因为B,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对于自已过去一直相信的事情,遇到了不同意见,想想有没有可能自已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