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听到这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也在我们失落时一次次地鼓励了我们。然而,慢慢地长大后,不禁质疑,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吗?
历史长河悠悠,多少伟人在失败中崛起或被淹没。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失败并非成功之母,且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有些事情不容失败,蒋介石对日本的不抵抗政策、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政策,都是失败的政策,也没有带给他们成功。
或许,很多人认为卧薪尝胆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很好一个例子,越王勾践经过10年的训练最后打败了吴国,越王经历了失败之后,他胜利了。可是,如果越王经不起那次失败的打击而颓废了呢?那越国的历史就不是我们今天知道的这样了。越王的成功难道是失败给的吗?不是,是越王自己不忘耻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曾经的失败,加强自己国家的实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可见越王的成功是多么的艰难,一般的人能有越王的意志吗?给了你失败就能成功吗?就像项羽,他不是选择了不过江东吗?这里,失败使一个人丧失了自信。
再例如,一个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人命关天,他能有几次失败的机会?人的生命永远只有一次,作为一个医生,他如果犯下严重的错误,以后的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再次走上手术台,还要受到同行、世人的猜忌、质疑、否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建立在成功过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改进,如果一开始就失败了,还是一直失败,我并不觉得这句名言有用。
因此,我认为,失败并非是成功之母,过多的失败只会让人更加失败,最终会在无数次的自我反问中,走向落幕。失败从来就只是一次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丝毫没关系,你要所摄取的只是失败的教训,不是成功的经验。失败了,要学会承认一个失败的自己,正确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发现错误,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坚持,而不是使用鸡汤强行洗脑,自以为经历了失败的自己下次会成功,我想这才是失败的意义所在。
要是说失败带来了好处,那就是好的败,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一旦错误的习惯养了,那再改就很难了,所以要及时纠正,养成正确的习惯。第二点是对事不对人,这次错了,改正就行,必须是针对技术动作的,不要上升到你这个人能力高低这个层面,否则就会带来挫败感。最后一点,是失败的代价要小,让自己还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否则,失败带来的依然是失败,最终,带来成功的不是失败,而是当事人的作为。
因此,事情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因个人而异 ,看个人的态度、方向和付出,失败并非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