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
曾写过一篇短文“丫头“。只不过,文中的丫头是一只画眉。是某部电视剧里的一小片剪影。
今天在简书推荐里读到两篇文,内容均是作者写自己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所遭遇到的、一些复杂的人生经历。悲悲喜喜,令我想起一些久远的往事。
那是我熟悉的两个女性,小水和小木。我们是同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都一样,属于他乡嫁到这个城市的女子。
二十多年前,我与小水同在“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同一条流水线上做工。那时候,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员工,公司是外企,针对外来人员有相应的优越政策。一:外地员工在这里工作,并未在此成家的,每年可以有二十一天探亲假,来去车费全报。二:已经在本地成家的女子,三年一次,二十一天探亲假,车费报销百分之八十。探亲期间是不扣除一分工资的。
进公司那会,我已经结婚四年,自然只能享受到第二种待遇。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平时每年都要争取请假回趟娘家。即使车费一分不能报,还要扣除那个月一大部分工资。这不仅仅是单单因为我想家的原因,这兼并着我当初坚持选择远嫁时,答应过父母,必须每年回去与家人团聚一次的承诺。至今想来,我还是没有完全做到。交通从当初最早的68元一张火车票(遵义——上海),到后来的468元一张软座票,再到十八年前开始至今,来回乘坐的飞机。终究,我还是遗漏了好几年。
与我相反,从来不急着回娘家的小水,引起了同事们的注意。有人问她有这个机会为何不回娘家?小水只是淡淡一笑,不作解释。巧的是小水和我一样,娘家都在贵州遵义。只是我们所居住的镇不同,小水家住在茶园镇乡下,那地方我是知道的。在过去又穷又苦,偏远,且交通非常不便。我娘家住在泮水古镇上,条件相对来说优越很多。后来,当我俩很熟悉的时候,我私下里问小水不回家的原因,小水告诉我,她不想家。为什么?她说自己家里女姐妹四个,一个弟弟,她排行老三。那意思就是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小水提到自己的母亲时,全是怨气。她说母亲从小就不喜欢她,经常打她、骂她。她小学没毕业就出门打工了。那些年,小水几乎不回娘家。
与小水分开,缘于公司一次裁剪人员,小水被迫离开她做了多年的岗位时,忍不住哭了。
最后一次见到小水是五年前,芦墟街上,我们偶然相遇,小水和之前判若两人。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的小水告诉我,她患了严重的忧郁症。近年来,好在她的爱人,一个老实巴交的泥水工,一直陪着她四处在看病。那一年,小水说她的儿子已经二十四岁了。
另一个是小木。当初与我也是同事,也难得回次娘家,原因和小水差不多。但小木和她姐姐、妹妹关系特别好。前些年小木患了严重的乳腺癌,住院看病,是她姐姐从河南老家赶过来照顾她的。看病的钱,则是她结婚在台湾的妹妹无条件送给她的。
至于我的出生,父母也曾提起过几次。排行老三的我,头上已经有大我六岁的姐姐和大我三岁的哥哥,好在我的父母不重男轻女。除了所处的那个年代家境贫寒,艰苦一点之外,我的成长经历还算幸福。
出生那年(1970),父亲正在离家两百多里远的乌江工作。知道母亲临近待产,父亲特意打了申请报告回老家。那时候还没有预产期,农村女人怀着孩子照样要忙地里的农活,我的母亲也是如此。父亲回到家那天,母亲挺着个大肚子还在菜园子里忙着种蔬菜。看见父亲的那一刻,母亲非常开心的笑了。遗憾的是我的父亲在家守了母亲好几日,母亲都没有生产的预兆,眼看申请的假期时间到了,父亲只好托付家门中的四奶奶过来照顾母亲。那时候,我那已经49岁才生下父亲的祖父祖母,早已不在人世。不曾料到,就在父亲离开家的当天晚上,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母亲告诉过我,我的四奶奶一生无儿无女,是因为四爷爷婚后不久就被拉去当兵了,后来直到死都没见着一面。但我的四奶奶因为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她不怎么喜欢我。话里话外,我的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母亲婉言谢绝了四奶奶的好意,让她不要来了,并说自己能行。
又过了三年,我的母亲生下了弟弟。四奶奶来了,她问的第一句话便是:新春,是不是又生了一个姑娘?母亲没好气的回她,他四奶,姑娘好啊!……就因为这句话,我的四奶奶大半年之后,才知道我弟弟是个男孩。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