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过: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你也许读过很多书,但你会发现,在你真正要用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却都不肯帮你。因而你读过的书,你只能期待它们会像灵感一样,在某个时刻出现,抓住一个灵感,去完成一篇文章。但这样的文章,太刻意。刻意到你的那个灵感偶尔可以成为点睛之笔,但总觉得和文章不搭,或者出现的非常突兀。而这本书,我觉得它是在教你如何管理你的这些“灵感”,在你需要它的任何时候叫它出来,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说来也巧,我知道这本书是在简书上,而现在,我看完了,我又回到简书来写这篇文章,给我的读者们推荐这样一本书。大概好的书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以此循环,生生不息。
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像我一样,刚开始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三毛说过,读书要分不同的需要,有各自不同的读法。而题目中的“有效”二字,更加激起了你的反感,你可能会觉得,什么时候连看书这样惬意的事都变得那么功利了。
而你,之所以会认为看书惬意,是因为你还没有逃开自己的圈子,你不愿意去够一下比自己水平高的书。正是那些艰涩难啃的书,才把你往上坡路上引。
就像书里提到的:
“读过一本书以后,对书中的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没有给你带来新的东西。”
这就需要跳出读书的舒适圈。这些读起来不那么“惬意”的书,需要你以另一种方式去读。
一、 你要认真去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自己去书店慢慢地闲逛,突然出现的书抓住了你的眼睛,你心动无比。这本书可能是一本英语学习的书,可能是某个你喜欢的畅销书作者的书,你买它回家的时候很激动,但它可能还是逃不了要压箱底的命运。
所以,你需要对你的书有充分的了解。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的作者就介绍可以把自己从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书单信息剪下来,或者别人推荐的书记下来,自己去查一下有关书的简介,到书店去时,按照想买的书很快就可以结束这一次购书之旅。我这里有一个补充推荐,大家可以下载一个叫芝士读书的APP,那上面有很多书讯和简介,你可以看完了解以后,再决定到底要不要买。
二、 你要认真读书
“认真”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书里介绍说你需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写下你看书时的感想,或者还不懂得问题。把你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原句和感想要用不同的标记(我觉得用不同颜色的笔会更加醒目)。
这一部分所讲的内容与上学时老师介绍的读书方法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其实很多好的读书方法你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不去实践,或者说,如果没有人督促,你就不会去这样做。
其中我认为作者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带着理由去读书。
这就是说如果你带着“这可以让我想到什么”“这个观点以后是不是可以用到”的思考去读书,你就会挖掘到书中很多知识。可以让你把一本书读厚,变成自己的,而你如果把这些笔记都整理过一遍,这本书就又被读薄了,下一次你想回顾的时候,只需要看曾经记过的笔记的好了。
三、 回顾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我一直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但还是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力感,当学习需要为迎新晚会想一个主题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想的太干,而和舍友一起分享别人写的主题的时候,总可以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不是因为没有记笔记,而是没有回顾。
你可以选择在你任何时间去回顾你的笔记。可以是读书都累得时候,可以是写文章没有灵感的时候,也可以是睡前。总之,这是一件灵活而重要的程序,也是经常被遗忘的程序。
那么,如果你热爱读书,而读书没能给你相同的爱,不如从今天起换一个“爱”读书的方式。先看看这一本书,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来说给养最多的读书方式。
我已经在路上了,你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