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惟庸惨案总结:
1.目的和结果:废除丞相制度
2.大致过程:胡惟庸蔑视皇权,为非作歹,朱元璋忍让(阴谋),后面胡惟庸怕朱元璋灭了他,所以勾结官员(法不责众心理),导火索:(自己孩子跌下车死了然后他杀了车夫),朱元璋:杀人偿命。借此杀了胡惟庸,自己所有和他有关联的朝廷官员,于是案件越来越大,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堪比文革,有关系就杀。朱元璋:可算让我找到机会废了这制度了。
3.废除原因:不想分权
4.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丞相制度用了千年,是历史挑选出来的,朱元璋不想分权所以找机会废除,结果是所有事都自己来做,做不过来,中书省废除,随之而来的是内阁大学士,以及后期的锦衣卫,权利甚至超过了丞相。君臣权利本该平衡,破坏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二)人物:马皇后(仁,德,善,劝朱元璋不杀贤能者)
“百姓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吴琳,罗复仁,海瑞(三人两袖清风,好官)
(三)明朝官员贪污手段
1.折色火耗:火耗,即政府将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火耗是中国古代财政税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明朝后期,随着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赋役征收也逐步转换为征银。由于政府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以及缺乏统一铸币制度,市场上的白银形态各异,需要通过熔化重铸来统一规格,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折耗即为火耗。
2.淋尖踢斛:古代中国一种不道德的税收手段,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这种手段涉及税吏在征收粮食时,故意用脚踢装满粮食的容器(斛),使粮食堆尖并洒落,从而在计算粮食数量时增加数量,以达到多征税的目的。洒落的粮食被视为损耗,不允许老百姓收回,这样老百姓实际上多交了粮食。这种做法成为官员们的一种半公开收入来源,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贪腐现象。
(四)朱元璋的狗
1.克扣工资,所以官员压榨百姓很厉害
2.压榨员工,一年放三天假,后面众人不满才放寒假
3.胡乱杀人,改不了一点儿
4.不分权,自己的亲戚朋友一品官一品官,朝廷官员难以升职加薪,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