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天地万物都在遵守自己的规则。任何一个时代,规矩是一定存在的。也许天空中有几颗星星消失,有许多种植物已从地球上消失,朝代一次又一次的更换,但规矩它永远不会消失。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去制定规则,但又有多少人能去遵守它呢?面对遵守规则,有的人视它为一道圣旨,有的人视它为一张白纸,总之,每个人对待遵守规则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那么,面对已经制定出来的规则,我们应该怎样遵守呢?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规则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大到规定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时时刻刻的在我们左右。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处在各种不一样的网中,我们不能自由自在,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是不被束缚的,我们大家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很不舒服,但当我反过来思考的时候,我明白了规则的作用,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规则的话,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一团糟?没有任何的行为约束,这样真的好吗?对于我来说,虽然规则很不舒服,但是我们有了规则,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如果没有规则,全世界的人都想称霸天下,那么这个世界估计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吧?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遵守规则是生而为人的天性,既然你崇尚自由,那么你就要懂得遵守“规矩”。
孟子认为,“规矩”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既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这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品德的人的基本条件。只有人人遵守规矩,社会才能有序运转,个人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这一观点是否在理。 举一个例子,在一个会场之中,台上有人做发言,而台下的观众,有一部分人在涛涛不绝得讲话,此刻变有人已经违反规则,此刻的会场已经无法保证秩序,另外一些并没有违反规则的人的权利也遭到侵害。所以有的时候与不守规矩的人在一块儿,是让人痛苦的一件事情。而不守规则风气在学校中也出现了。孟子认为人性向善,犹水就下。人追求善,追求遵守规则就如同水像下流。但也会有一些惊涛骇浪向上腾达,这则是与环境有关。同理,人性的发展也与环境有关。而学校当中已充斥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得到治理的话,结果或许只会是越来越多的人跟风,从而让规则的实施灰飞烟灭。但我们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论述问题。
我们将问题简单化,学校想象成一个班级。假如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好,也就是环境,那么这种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无疑是个人的学习风气不太好,同时班那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措施,其他人也受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保证秩序维持的方法无疑是自律与他律。认为自律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前说过人心向善,犹水就下,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存理克欲 。要知道,寡欲是养心的基础,只有将自己的欲望克制之后,才能够发展自己的四端。而具体的方法,我想了一种通俗易懂解释那就是“鹅卵石思维”将自己想象成小溪中的一颗颗鹅卵石。
就是要变得“坚强”我们应当清楚自己的定位。将自己想象成一颗坚硬的鹅卵石,任凭不守规矩的这种溪水如何冲刷自己,自己都会无动于衷。到你无动于衷的时候也就是在克欲,而寡欲是养心的基础。这样我们不就提高了吗?不就遵守规则了吗?入大多数人都坚持如此,那么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也会收到感化。毁规的风气也就自然消失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式想要实施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当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打到一定高度的时候 做什么事情都是自由的,因为他已经不受规则的一个约束。我认为他是一个辅助,啊一个人是否守规还要看的自律。一直依靠外在约束才能修行正果,那他永远都不是自身的主人。
规矩是我们社会运行的基石,是我们 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准则。规则是否被遵守,是需要看我们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受到强硬手段的被迫,若如此那么规则制定的意义也没有多大。我们是自身个体的主人,只有意识到并开始行动的进行自我提升。我们才能做到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规则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