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完课孩子们开启了端午假期,我们的决定是出去聚餐。
大家试过突然给旁边的车按响喇叭让你感到不舒适吗?我们在小区停车场靠边走出来的时,一辆小汽车经过我们身旁时按了两声。孩子爸和孩子们吓到了。
情绪出现的爸爸:“在停车场里,你为什么要按响喇叭?”
车主感受到了指责的状态下,情绪高涨的说:“我怎么知道你能不能看见?”
爸爸继续回怼:“我们怎么会看不见?” 他觉得我们明明走在边上了。 对方说:“我哪知道你啊!!”然后开车离去。。。。。
那种感觉是谁也没有想饶了饶谁,最后大家都不爽。像这一场零和博奕。我们继续走向想去的餐厅,我和爸爸说:“这种感觉让你很不爽吧,对方也没有觉得这是她的问题。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来想想看,按喇叭是不是因为她担心车子撞到我们?发生意外她要负责,为了安全和生活的稳定。她选择了按喇叭。我们能理解她这个行为背后需求吗?我们受到的惊吓及担忧是为了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安全以及相互尊重。所以在这件事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安全。她这个方法不合适是因为,反向更易造成意外。我们假如用另一种方式与她沟通看看。”
如果回到事发时我们对车主说:“你按喇叭是担心车子撞到我们吗?谢谢你的提醒。你按喇叭的时候我们感到不舒服,受到了惊吓。孩子们听到突然在身旁的喇叭声没分清方位,很可能因为喇叭声的惊吓跳出所处位置。撞向你的车。(右边有停好的车,左边是行驶的车)这样可能会出现你我都不想发生的意外。如果感到担心,你可以用语言提醒一声。”
SAY NO,还有其他方法!
为了她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想在尊重与理解状态下她会去思考。指责的效果就是换来反击,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安全的需求是我们都需要的。
爸爸听完点点头说:“嗯,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最难的时候当情绪来的时候,来不及想,来不及自我连接。来原始脑来为我们做出决定,是攻是逃还是僵住?
自我连接后才能去思考他人的行为背后是什么需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思考他人这样做为什么,防止大脑出现“自动驾驶”的状态替我们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