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之后,尤其是成为研究生之后,就时常觉得孤独,十分焦虑。经常半夜漫无目的刷手机刷到失眠,期间还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怎么这么无聊。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绝望。
今天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灯光发了一小时呆,缓过神来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场景十分熟悉。如果我一直以来认为的无人交谈和无人玩耍的状态是孤独的话,那么,在我漫长的青少年时期里,这种孤独一直和我形影不离,甚至比现在更加深重。
作为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女,这种孤独感在寒暑假期间显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那个课外班还没完全盛行的年代。
除去上补习班,还有偶尔傍晚会和小朋友约着一起玩以外,假期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家度过的。而假期中最麻烦的便是我的一日三餐。
早上父母会给我在桌上留零钱,起得早就自己出门吃,起的晚就喝牛奶吃剩饭。中午和晚上爸妈有时会轮流回来给我做饭,有时也会让我去隔壁蹭饭。不过,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炒个饭下个面,做个黑暗料理,十分难吃,却乐此不疲。
三餐之外的自由活动时间,便在重复做一些现在看起来十分孤独的事。
不厌其烦地在电视上看还珠格格、武林外传,以及永远只播放部分集数的日本动漫和百家讲坛。坐在书房地上一本一本地看书架上的小说,一本看不懂再换一本,实在不行就反复看童话故事。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弹我外公教我的电子琴,弹的都是诸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种歌。拿着复读机跟着磁带一句一句地读英语小短文,录下来放给自己听,感受自己音色的变化,觉得十分有趣。有段时间玩这个玩得魔怔了,上课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都是这种播音腔。(不过后来审美好像出了点问题,不喜欢听字正腔圆的语音,就喜欢读得听怪里怪气的英文笑话,导致后来我的英语发音也变得一塌糊涂。
自己去滑旱冰,一个人在楼下一圈一圈地滑。有一次胆大包天从高坡往下俯冲,一脚没踩稳,摔得半天爬不起来。在地上坐了十几分钟,脱了鞋,拐着走回家里,趴在沙发上,等着爸妈回来骂我。结果那段时间怪异的走路姿势,被我爸妈嘲笑了好几年。一个人在家自导自演各种主题的情景剧,不同角色自由切换;趴在水池边上看里面的金鱼看几个小时;爬不同的树,坐在侧枝上发呆;偷偷溜出门漫无目地逛一下午,仿佛在探险。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偶尔还会因为忽然的害怕不敢睡。便只好偷偷地穿过整个校园,蹲在我爸上课的教室外面的墙角,听他上课。估摸着快下课了,就快速跑回家,在床上闭着眼,屏息等待着门锁转动的声音。说来也奇怪,只要门锁一开,熟悉的声音响起,我便能迅速安稳地睡着。还有一些实在睡不着的夜晚,就躺在床上看着窗外,就像现在一样。发上很久的呆,不知不觉也就睡着了。那时候甚至还暗自窃喜,又有了新的人生体验。
这些情景都是我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缩影。按照我现在的标准,这些都是孤独。但是,就算也体验过在学校里被孤立被讨厌,却也未感到过强烈的孤独,甚至无所畏惧。
那时候只知道,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有更多的选择,会更自由。这些就足够开心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想过要有很多的朋友,也没有什么忧伤需要倾诉。
这么说来,那时候真的是满怀希望呢,而且希望都来自于自己。做的很多事也从没想过回报,全凭喜好。现在呢,对未来有了数不清的期待,嘴上不说,内心其实变得更加苛刻了。无尽的欲望会带来的无穷的恐惧,恐惧的尽头便是深不可测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