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年人如果能有广泛的兴趣,学会关心他人,使自己的生活汇入到整个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会象一滴水归入大海,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最终,也不会再有对死的恐惧。——罗 素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我们由同一个起点出发,走向同一个终点。途中,我们有时收获鲜花掌声,有时划上痛苦伤痕,有时开怀大笑,有时泪湿衣襟。在人生这场大剧里,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逃避地要面对一切喜怒哀乐。
关键词:临终关怀
曾经看过毕淑敏的《预约死亡》,书中讲述了关于临终关怀的一系列故事。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关注得比较少。
我们关注新生,关注事业,关注权力地位,关注物质精神享受,却鲜少关注临终人的生存质量。前不久琼瑶也呼吁要有尊严地离去。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将面对的事,走到生命尽头,或许我们满怀遗憾,或许我们了无牵挂,无论我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死神不会停止它的步伐。
我们活着想要体面,死去也想保留作为人的尊严。
《人间世》用镜头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放弃治疗,只做基本的舒缓疗护,减少身体痛苦,平平静静地走完人世最后一段路。
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有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坦然。
住在这里的病人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一名患有腮腺癌的五十多岁男子是个特例,他在这里住了整整五年,时刻在等待自己死亡来临,但一直活着。
虽然整日只能躺着,他依然要维护他最后的一点体面,每个月护工帮他剃头洗头刮胡子。
这对普通人来说再寻常不过的事,对他却意味着身体要承受极大的痛苦。然而他雷打不动地把这件事当成规定。这,是作为人的尊严。
面对病友的离逝,记者问他难过吗?他说不难过,住在这里几年了,见惯了生生死死,若每一个人离逝都难过还怎么受得了。
再说,对于病人来说,最后这段时光活着要承受最多的痛苦,你让他多活一天,他其实是在忍受世界上最痛苦煎熬的一天。
一位老太太,曾是放射科医生,患癌12年,被诊断预计只剩下二十天的生命。
老太太一直微笑着,特别平静,像正常人一样,可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去日无多,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伴。
老伴年纪大了,头脑经常不清楚,吃药都需要别人管,唯一的女儿为照顾两个老的身心俱疲,无力招架。
老太太说特别对不起女儿,苦了她了。希望在临终前安排好老伴,找一个称心的养老院。而老爷子对此一无所知。
安排妥当一切之后,老太太倒下了,陷入深度昏迷。医生说这种病,不发作时跟没事人一样,一旦倒下那就快了。
不久后老太太离开人世,老爷子止不住地流泪。相伴了一生的人啊,就这样从此阴阳两隔,怎能叫人不悲痛哀伤。
死,是必然,永久的。生,是偶然,短暂的。活着,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人。死去,保留我们的尊严安然离开。
关键词:团圆
听故事,看剧,我们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内心期待一份美好。
然而,这世界总有许多不期而遇的离别,有些家庭再也不能团圆。
悲伤的家庭深切体味到了离别的伤痛,他们忍着悲伤,为其他的家庭创造了再次团圆的机会。
这,就是伟大的器官捐献者们。我由衷地钦佩他们的勇气,他们的善良,他们的无私。
一名男子24岁,脑肿瘤意外离逝,医院宣布脑死亡。面对这样的灾难,人世间最悲惨的结局,男子的父母泣不成声。
可是,想着儿子还能救助数个家庭,给别人带去希望,父母自愿捐献儿子所有器官。
因为程序规定,父母需要签订四份文件。其中一份要求写下"放弃治疗"四个字,父亲这时无论如何下不了笔。他想着,若儿子还有一点点生的机会,自己却答应放弃治疗……
医生向他们讲明,签了放弃治疗并不影响现在的治疗进程,这只是一个程序,不签订没法进入下一步。医生不断向他们做出解释。
这时候的母亲反倒平静了,反过来劝慰丈夫:"医生说到这份上了,该签就签吧。"转过来流着泪对医生说:"很感激你们对我儿子的关心,虽然他没能救过来,但我知道你们尽力了。"
医生带着男子父母进行最后告别。
父亲轻抚儿子的头说:"儿子啊,这次本来是带你看病的,结果你的手术没做成,没能治好你,现在要把你的器官捐献给其他的病友,这是爸爸妈妈的决定,没征得你的同意,请原谅我们。你没有替我们养老送终,反过来是我先送你了。"
母亲抚摸着儿子几近昏厥,含泪说:"小子,走好。请原谅爸爸妈妈。"
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救活了数个人,挽留了数个家庭。获得捐助的家庭说:"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真的很感激,也祝福他们。"
有些家庭给他们写了感谢信,他们带着感谢信来到儿子墓前,一字一句读给儿子听。我被他们的勇气深深折服,也被他们的善良仁慈深深感动。
团圆,多美好的字眼。可是在我们很多人活着时却不珍惜,总觉得来日方长,殊不知有时候一个转身就是诀别。
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请珍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团圆。
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有爱,唯有亲情,可以在生命中流传延续。那是永远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人将其渗入骨血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