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控疫情的今天,口罩成了抢手货,红外测温仪也成了抢手货,在车站、码头、机场、超市、医院、社区、企业红外测温仪成了必备品,不管到那里,都会有这么一个场景,工作人员在你面前,手握一把象手枪一样形状,但颜色各异的仪器在你眼前一晃,便知你发热不发热,真是科技先进了,测体温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在你的胳肢窝或口腔里塞个水银体温计,十分钟后才能得出结论。不但测量快速,而且也不用和人体接触,隔绝了病毒传播途径。真是当前防疫的一大利器。
但是我昨天去超市,却发现了让人忧虑的现象。自从疫情暴发,出于对自已负责和对别人负责的态度,我是每天都要自已测量体温,昨天测得体温36.2℃。进入超市迎头一测,我看测量体温的大姐有点眼花,拿开看,我瞟了一眼,34.7℃。大姐挥手让我进去。买上菜,去药店,也是一测,34℃。
倒是体温都不高,但是差距这么大。这让我的忧囯忧民的思想又活跃起来,全国的车站码头机场超市医院社区使用的几十万台红外测温仪是不是都这样用?
据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一篇论文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因此靠测量体温只能找出43.8%的感染者。但是就是如此低的准确性也会因红外测温仪的不正确使用而大打折扣,给一些病毒感染者的再次流动,再次传播开了一个通道。因此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让体温检测更准确便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工商企业、社区、医院等各个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目前测量体温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的主要有水银体温计、医用电子体温计等,非接触式的有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红外筛检仪等。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接触到皮肤。从测量精度上来说,接触式测温计要高于非接触式。但是由于防疫要求,在公众场所的疫情防控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红外额温计和红外筛析仪,优点是使用方便,无接触,效率高,能起到初步筛查目的。特别是红外额温仪由于携带使用方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使用。
但红外额温计如何使用呢?
目前常用的红外额温仪一般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即体温模式和额温模式,使用时一般选择体温模式。也有一些测温仪开机后不需选择,即默认为体温模式。
红外额温仪使用时,其探测头距离额头一般为3—5cm,测量位置在人体额头正中央、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要求被测者额头无毛发等遮挡物,无汗水。
红外耳温计使用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先检查耳道是否清洁,因为耳垢会阻碍红外线测量的准确性。二是每检测一人,需用酒精棉清洁探头,防止交叉感染。这是其对比红外额温仪使用不方便之一。
但是如前文说到,红外额温仪会出现数值不准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红外额温仪对环境要求较高,例如红外额温仪要求的使用环境为16℃~35℃,而当前是冬季,室外比较寒冷,各疫情防控监测点又均在室外或门囗,长时间暴露在外的红外额温仪,易出现偏差;二是被测人员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也会导致额温偏低;三是测量方法不当,如紧贴着额头,反而会测不准。
那么怎么使用,才能提高其測量精确度呢?
针对当前正值冬季,疫情防控监测点均在室外或场所门口的实际情况,要做到,一、防止红外体温仪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一般不要超过3分钟;二、如果出现较大误差或体温异常时,及时使用玻璃体温计复测体温。三、使用红外额温仪时可进行现场比对,确定修正值。具体方法是:
(1)测量人员仔细阅读红外额温计使用说明书;
(2)将红外额温计调整到“体温测量”模式;
(3)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同时用玻璃体温计和红外额温计测量同一名健康人的体温,分别记下两者的温度显示值;
(4)记下红外额温计与玻璃体温计的测量差值;
(5)当用该红外额温计测量时,测量值加上修正值即为人员体温;
(6)若被筛查人员体温超过37.3℃时,再用玻璃体温计进行第二次测量;
(7)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场所筛查时,最好3—5小时比对一次红外额温仪测量精度。
因此,使用携带方便的红外体温仪只能作为疫情防控中体温异常者的初步筛选手段,当发现体温异常时,应该用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的腋下测量值作为诊断的最终依据,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我们打赢这场战"疫"提供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