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 星期一 阴转雨
做教育培训这一行后,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家长。有些萍水相逢,相忘江湖;有些相见恨晚,引为知己。看的人多了,识人的本事也渐有小成。遇到新生家长,一番简单交流后,便能摸个八九不离十。
据我观察,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有智慧的、缺智慧的。他们各自的孩子呢,也就对应地分为两种:有灵气的、少灵气的。
先说最近遇上的C妈吧,她就属于第一种。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后,她便当即决定将儿子交给我教,还表示:之前已经了解过你,现在见面一谈已大致有数。儿子交给你,应该没问题……我立马投桃报李地表示:付钱先不急,充分尊重孩子意见,让他试听一下、愿意后再决定不迟。C妈觉得有理,便立马同意。按照约定的时间,临近试听之前,她又先跟我进一步确认时间,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才送孩子来上课。课堂上,小C发挥出色,适应能力超强,文章也行云流水、文采斐然。
课后,C妈跟小C聊起作文课和对本兽的印象时,小C只有一个字:棒!孩子决定拜师后,C妈立刻付款。
整个过程:妈妈放心,本兽爽心,孩子舒心!简直是再完美不过的相遇了!
与之相反的是H妈。报名是好友代报。没有任何了解和实质沟通,就将钱付好。试听课,一次次完美错过。
终于想到试听后,发给她各个时间段,又各种不适合……
耐心快被她磨得消失殆尽时,终于做出了选择。原以为她或H爸会跟孩子一起来听,谁知道送来的是奶奶……
孩子H来后,跟她交流一番,倒是觉得算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只是身上已经明显积攒下了很强的戾气——隔代教育下滋养的目无尊长;奶奶则是不合时宜、不分场合的各种宠溺;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各种叮嘱;被孙女嫌弃后的我行我素……
心疼老人的同时,更心疼孩子。一零年代的螺丝配上八零年代的螺帽,怎么拧怎么不对付。用力拧巴后,疼的是彼此。
作文课临近结束,是当堂点评。当H写完作文乖巧地排队等待时,H爸来接她回家了。
他先是冲进教室,对着正在排队的H大声询问:“还没好吗?快一点!”
H的脸色马上就变了,皱着眉头,挥舞着手,同样大声地回答:“知道了,知道了。”并示意他出去。
H爸并没有在意女儿的窘态,先退后几步,刚过了几秒钟,又像想起什么似的冲她喊:“你怎么不做作业?抓紧时间,写一点作业啊!”我不得不停下讲解和点评,对H爸笑着说:“不在乎这点时间,还有几分钟就轮到她了。你赶时间的话,我先给她改吧?”H爸倒是给了我足够尊重,讪讪一笑,指着女儿解释:“你不知道,她就是做事拖拉#$#$@”
屏蔽着从H爸嘴里喷出的各种负面信息,我继续埋头给其他小朋友讲解作文。谁知,没几分钟,H爸又上前拉起H的手,往我身边拽:“你看看,人家都围着老师听,你怎么不上前也听一听?”
这时候的H脸憋得通红,生气不敢表露明显、委屈又不好开口直言。跺着脚,没好气地跟爸爸嚷嚷:“你走呐!你走呐!”
我看着实在有些不像话,立刻制止:“H爸,孩子不听也没关系,她既然不愿意就随她吧。你这样有些影响我上课了,麻烦到外面等一下。”
当点评到H时,小姑娘还没把作文拿给我,就先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写得不好!”联想起她开写之前也说过类似丧气的话:“我不会写。”,心里又开始心疼起这孩子了。这是受过多少打击啊!自信的土地已是被轰炸过多少回了啊,才会这么寸草不生呀!
拿起她的文章,细细读了一遍,写得还真不赖!至少没有她说的那么一无是处、“惨不忍睹”。我专挑有亮点的说,专找精彩的部分分析。听着听着,她脸上的表情逐步起了变化,就像龟裂的土地,被春雨打湿过一样,开始有了生命的气息。眼珠子,居然红了起来。一个没忍住,泪水居然滚了下来。怕我看见,赶紧从旁边的纸巾里抽出几张纸,匆忙擦了擦。听得更加认真了……
讲完了这两个事例,我已经不需要再对家长的智慧阐述太多自己的见解。我只想说的是:教育孩子,家庭的重要性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绝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们自身的问题。
我们在期盼孩子长大、孩子进步的同时,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其实我们大部分家长,也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爸爸或妈妈,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也需要去长大和进步。如果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做改变,而忽略了自身的改变,那就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一想到孩子背后站着那么多“伪成人”,我就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