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手机,又名移动电话,是现代化交流工具。
如今,手机已经步入了5G时代,其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接收速度和网络连接速度都在与日攀升。
很多人的一天,都是始于手机,终于手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入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
工作之余看手机,午间休息看手机,上个厕所看手机,亲朋聚会也是各自看手机,甚至开车、过马路也要低头看手机。因此,“低头族”应运而生,且还在不断壮大,日趋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当然,现在中老年人,也有不少手机不离手,看完视频转发走的情况。
手机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令人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控,直到现在也很难给出明确的回答。但也许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手机本身上,也不仅仅在于那些短视频app和各种社交工具上。
电影《来电狂响》就通过几个好友之间手机信息共享的游戏,将手机之于人们隐私的保护与泄露以及手机本身与人心冷暖的关系做了一个浅尝辄止的探讨。
之所以说它是浅尝辄止,不仅因为这部影片没能像几个版本的《完美陌生人》(意大利原版,西班牙版、法国版、韩国版等改编版)那样将剖析的重点放到人与人薄如蝉翼的社交关系上,也在于其对人性中窥视他人和审视自我的探索没有达到预期的深度,也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思和深入解读。
虽然如此,这部影片还是以手机和手机背后隐藏的私人秘密为原点,丈量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情爱关系,背对背如何拥抱?
影片中有三对情爱关系:一对是已经离婚却秘而不宣的文伯和戴戴,一对是丈夫忙外,妻子忙内,互不打扰也交流甚少的吴小江和李楠,还有一对是吃软饭上瘾的出轨小编剧贾迪和富家任性女娇娇。
一场手机引发的真相探寻,让每个人秘密都无处躲藏,手机俨然成为了一把尖刀,划开虚伪的皮囊,劈开层层面具,让真相和秘密浮出水面,掀起情感危机和社交危机的巨浪。
影片中,心理医生戴戴向大家介绍了婚姻和爱情中的男女双方会不自觉地形成C型人格和P型人格。
C型人格是以类似儿童的状态存在于情爱关系之中,主要表现为索取、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另一半缺少足够的理解和认可。
P型人格则是以类似家长的状态存在于情爱关系之中,主要表现为付出,忍耐,可以包容另一半的各种行为和情绪,有足够的忍耐力和控制力。
无论是哪一种人格,其在婚姻和爱情中都不是最完美的存在。过分任性,只知索取,必然会让自己的另一半十分痛苦。
同理,一直付出,不断忍耐,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感动、寻求心安的结果。如果对方做出了超过自己底线的事情,忍耐到了极点,就必然会爆发更加强烈的冲突。
情爱关系中什么样的相对人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双方亲密关系的相对平衡。一个人既可以是C,也可以是P,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比重。
小编剧贾迪出轨富家女娇娇的闺蜜,还导致闺蜜意外怀孕,这主要是因为一种不平衡的情爱关系。
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源自于物质财富上的不平衡,进而引起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贾迪戴上了“吃软饭”的帽子,也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上了一个“紧箍”。每每被人鄙视、被人耻笑时,他的思想和情感就向着远离娇娇的方向走一些。
久而久之,自然是越走越远。
此时,娇娇闺蜜的出现,让贾迪感受到了同路人的关怀与共情,两个人越走越近也就看起来“顺理成章”了。
文伯和戴戴究竟为什么离婚,影片中没有很清晰明了的阐述。作为一位心理医生,戴戴是一个倾心于完美主义的、有独立思想的新时代女性。
她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对女儿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这不难推测她对自己的另一半也有极高的要求。
她总认为,在丈夫、孩子眼中,自己是家庭问题的缘由,是不称职、不合格的,但她自己却又不清楚究竟错在哪里。
她是一位自我纠结、自我迷茫的女性。
文伯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不影响老人们的健康才将离婚的事情一直隐瞒下去。
他内心也是极其痛苦与无助的。
最艰难的是骗过了所有人,却独独无法骗过自己的心。
相对而言,问题最小、矛盾最少的是吴小江和李楠。
他们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
也正是因为内与外的界限过于分明,才使他们的沟通交流产生了隔阂。
吴小江总喜欢抱着手机看直播、给喜欢的女主播刷小礼物,以此排遣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的紧绷。
妻子则是在忙完了一天的家务,将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起居安排妥当之后,抽出时间来玩玩网络游戏消遣一下。
他们为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各自忙碌,也能够互不打扰地找到自我减压放松的方式,这本来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婚姻关系。
只是,缺少沟通和交流,会让两颗心从相互依偎变成背对着背,如此一来怎能拥抱,又怎能倾听到彼此的心跳?
即便是一个总给女主播刷礼物,一个有网络上的男性玩家伙伴,但这都离“精神出轨”有很大的距离。
只是在这样一场手机变刀子的游戏中,面子不好收场,信任也排不上用场,只能是硬着头皮将真相刨根问底,将可笑的误会当成婚姻的警告。
选择真实,还是守护彼此真诚?
将真实毫无保留、没有底线地挖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真诚吗?
莎士比亚的第138首十四行诗探讨了爱情与谎言的命题。哈里·G·法兰克福在《伦真理》一书中便从这首诗谈起了真实的观念与信任的紧密关系。
“我猜想,从男女双方认识到彼此的谎言,并且知道对方并没受骗的事实看来,他们分享的亲密确实是深刻而欢悦的,他们之间达到的这种亲密伸展到了他们尽力遮掩的角落。而同时明白彼此都已看透,想要隐藏之处也早已显露。这种彼此占据心灵,通过谎言引致真爱,真是美妙隽永。”
婚姻和爱情中的真诚,并不是将对方的一切隐私都解剖出来,让两个人都“赤裸裸”地站在对方面前,而是建立在“彼此都看透”的基础上,以理解和包容为共识,以和睦与信任为目的,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产物,它远比所谓的真实更加温暖,更加动人。
影片的结尾似乎就在有意无意地触及这个问题。
这个游戏其实并未发生,只是小编剧贾迪给朋友们讲述的自己创作的故事。真实的世界里,大家相安无事,平淡平静。
但也许正是因为听了这个故事,受到了些许触动和启发,他们才能将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示给彼此,多看对方几眼,多问候几句。
这无关真实,更无关欺骗,只有爱、理解和真诚。
工具而已,抬起头颅寻回本心
影片删除了原版电影几个朋友之间的隐秘关系,将这群人自身存在的矛盾焦点转向了有手机息息相关的另一个层面。
影片中穿插了一些小的片段,有外卖员为了妻儿坚韧地穿梭于大街小巷,有吴小江母亲委托公证将自己的房子留给儿媳妇,也有吴小江打赏的主播为了照顾弟弟的辛苦付出。
这些片段被很多人诟病,因为这些情节的穿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线故事的连贯性,删去这些情节,故事本身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依我愚见,这些情节时起到了反衬的效果。在主线剧情矛盾渐起、冲突加剧之时,还有这么一群人安分工作、辛勤付出、传递真情,他们才是这部影片核心价值观的启动之匙。
至于手机,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工具,用来记录、用来赚钱、用来交流,绝对不会成为割裂人心的利刃。
吴小江的母亲明白儿媳妇李楠对这个家的贡献与坚守,通过手机录制了自己的“遗书”。她愿意在自己“百年之后”,无论儿子儿媳婚姻状况是否有变,都要把房子留给儿媳妇,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与深情。
外卖小哥通过手机接单,与妻儿视频通话,日子虽苦,确实苦中有甜,有所期待。
女主播在手机直播中光鲜亮丽,风姿绰约,但真实的她照顾弟弟,赚钱养家,自力更生,并没有挥霍人生,迷失自我。
手机本来就是一个工具,也只是一个工具。无论怎样升级换代,功能日渐齐全,它只能成为辅助人们交流沟通、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械化、智能化工具。除此之外,别无它用。
请放下手机,多去关心身边的人,多去留心身边的事,多一点沟通,多一点交流,多抬抬头,总会望见曾经的初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