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早上,一位自称80岁左右的老太在公交车上辱骂司机,长达13分钟,说司机故意不让她上车。在老太辱骂司机和劝解的乘客的过程中,司机感到委屈,心跳加速,发病倒地抽搐。乘客纷纷上前救助,老太也拿出急救的药喂给司机吃,并帮忙按人中急救。这个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
我们仔细观察构成这个事件的小要素,如司机故意不等老人,乘客与司机发生口角等等,会发现这些要素非常熟悉——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遇见过。虽然我们的遇见是偶然,但是事件的存在是必然。因此,这次的“公交车事件”是所有不愉快要素的集合体,也是积压怨念的一次集中爆发。
怨念的积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到总有一天会达到上限,像溃堤的洪水一样来势汹汹,危及四方。这就使得司机和乘客双方的“积怨”成为公共交通的定时炸弹。
事件中的司机一直都是沉默的,他在忍让。从一方面看,他是一个有良好服务素养的司机。在遇到无理取闹的乘客时,他会保持一种基本的礼貌,不与乘客发生正面冲突。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服务素养”是他压抑内心情绪的表现。或许是因为担心无理取闹的乘客会投诉到公交公司影响他的考核,于是无论乘客多么无理取闹,言辞多么不堪入耳,他都要忍让。每天在路上这样的乘客可能他会碰到不少,外界输入的怨念不断在司机的内心积压,可是他却没有途径可以将其释放。老太的出现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太的心中何尝不是有积压已久的怨念呢?
事件中的老太一开始给人直观的感觉是一个“强势的攻击者”,但后来她的身份又出现了“反转”,成了司机的“救命恩人”。可见,事实上老太并不是想要针对司机进行“人身攻击”,而是想要表达对“司机故意不等老人上车”这一现象的不满。事件发生在吉林,我举同样是东北三省中的城市佳木斯为例,我的姥爷年龄在65岁以上,按照佳木斯市的规定享受乘坐公交车免票的优惠——这本来是很好的社会福利。但他总是抱怨赶不上公交车,因为公交车司机认为老人免票意味着公交公司利益的损失,况且老人行动慢,等他们上车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哪个司机不想早跑完路早休息呢是吧?事件中的老人在此之前或许已经多次赶不上公交车,一肚子火无处发,而这位司机便成了她发泄的工具。
“定时炸弹”终于随着司机的病发而爆炸了,幸而司机提前把车停在路边,才不致更严重的后果。
纵观整个事件,我认为最先应作出改变的是事件潜在的主体——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在要求司机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乘客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司机的心理压力,定期进行疏导。特别是要落实好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的工作,对于本身就患有会影响行车安全疾病的司机,要密切关注,培养司机应对自身突发身体状况的能力。公交公司还应给司机们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等待”。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但每个人都不希望老年的生活充满着的是赶不上公交车的无奈。
公交车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希望公交车不再成为“积怨”事件的发生地,而是温暖关怀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