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精进读书群“童话老师的语音分享整理,感谢童话老师。
我上的写作课程是为期一个月的四次大课三次补充课程。中间穿插了一些学友的许多分享,还有一些嘉宾的演讲。加上我近期学习的其他关于写作的一些微课呀,或者自己阅读的一些东西,内容,其实很多也比较杂,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感受最深和认为最干货的内容吧。
从这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是强化你的写作意义;
第二个是通过积累打造属于自己的素材库;第三个是刻意练习强化写作能力;
第四个是训练信心,让写作成为一种本能。
一、强化写作意义。
大家可以想下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开始写作的呢,只是爱好还是希望通过写作赚钱或者是梳理自己的思路呢,或者是对抗时间的流逝和遗忘。每个人开始写作的原因可能大同小异,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有的人就会怀疑自己,干吗要把自己搞这么累呀,或者是写了这么久都没有起色,有些疲倦呢,日更周更也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是障碍或者是怀疑自己。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写作意义。在不同的写作阶段,这种意义都可以是不断去修正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激励的方式。
格格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写作带我去到更远的地方》,我觉得可能在她写的过程中,这个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新的意义。写作让她可以链接更广阔的世界,比如说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信息、拓展视野,也可能赚钱,那是意外的收获。
强化个人的写作意义,就是说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不断的去把这个写出来。我的写作意义是什么啊,然后不断的去强化寻找自己的写作意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激励的方式。
二、通过积累打造素材库。
谈到如何积累,我想从三个小的方面来说下怎样去积累,第一个就是要培养一种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先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作家开始阅读。精读他的或者是与它风格相似的一些文章,积累他自己的遣词造句、情感表达,那时间长了以后,就会无意识的进入到这个作家他个人的世界,感悟他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联系,这样写作就有了一定的路子了。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教大学语文的一个老师说他以前上学的时候,别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小鲁迅,就是风格可能比较尖锐的那种,喜欢写一些杂文。那他说他在那段时间里面特别特别喜欢鲁迅,所以风格也会受到鲁迅的一些影响。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拓宽阅读的范围。比如说上到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下到市井故事、民间小报,都可以有所涉猎,逐渐去发现语言中的趣味,避免自己的文章过多的打上模仿、套做的烙印。并且还要刻意的去发现,善于思考,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文字。
有一次我出去吃火锅的时候,等菜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下他们那个宣传单,然后觉得这个广告写的特别好:
“真正绝妙的火锅,从来没有不讲道理的辣,而是让食材在刺激中还魂“。我觉得“还魂“写的特别好。
第三,积累自己的素材。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字词佳句啊,一些文章或者段落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积累下来,积累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自己一时的经历啊,一时的想法啊,情感啊,都可以写下来。他可能写不成一篇文章,只是一小片段,但可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
举个例子:
从视觉上,一篇文章可以分为:标题、词组、句子、段落再到文章。
标题:吸精标题积累分类
词组:积累高级词汇
句子:提高文笔
段落:组织能力
文章:学习结构、思路等
那举个例子,从视觉上一篇文章可以分为标题、词组、句子、段落,再到文章。那标题的话,我觉得现在是一个自媒体的一个阅读时代,所以吸金的标题很重要,如果你看到某些文章的标题写的特别好,你看就想点击进去的话,你就可以把它积累下来进行一个分类。
词组的话呢,就是积累高级词汇,这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我第一次见,它是怎么用的,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那句子的话,就是你觉得写的特别好的句子,可以把它摘抄下来,提高文笔;段落的话就是一个组织的能力吧;文章我觉得可能更多的去学习,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等等。
我们写作训练营里面也建议大家积累素材库。可以分门别类地把它分类好,但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每周要花一到两天的时间去回顾和复盘。让积累的东西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东西,自己写的时候才能够运用自如。不是说再去看你的材料。
这个图片是我的印象笔记里面做的一个分类,也是因为参加这个写作训练营,我才意识到,做积累,要分得特别特别细,其实这个群里面,我参加训练营里面的一个作业,就是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笔记进行分门别类,实际上在那个写作训练营里面有很多人,他们的分类会更细致一些。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是标题库里面,我截图的一部分,就是你觉得你自己看的文章里面,你觉得标题起的特别好的,你就可以把它继续分门别类,那下一次你写文章的时候,你就可以想一下我怎么样取这个标题,可以让更多的人会看到我的文章呢?这个时候你去看自己做的一个分类的话,是一个更有效率的方法。
这就是第二个部分我想说的,不断积累打造属于自己的素材库。这个积累,实际上就是要培养阅读的兴趣、要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并且积累自己喜欢的一些字、词、段落、文章、标题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一时的想法立刻的写下来,也可以积累起来。那在我的这个里面我是用随机来写的。
三、刻意训练,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果有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毫不费力的写作,我肯定会立马点进去,但是点进去之后你就知道,这世上根本没有毫不费劲就可以做到很好的事情,别人看起来的好不费劲,可能、其实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所以我觉得写作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一开始做这个刻意练习的时候,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就是记住这样一句话,你有把文字写成垃圾的权利,开始就好了。那比如说今日即便你觉得自己写得很烂,但是你每天写每天写,那你到最后的话,可能有什么想法,你就可以立刻把它写出来。
拿上一周来说,我和同事一起去参加一个水平能力的测试。结果水平能力测试最后一个部分,是要写八百字的作文,我们都傻眼了,就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样的考法的。
但我在考试结束之前的四十五分钟就全部都写完了,然后另外一个同事跟我说她一直写到考试的最后一分钟才把试卷写完。那么他(她)们写作文的时候就觉得像挤牙膏一样,因为大学毕业了之后,可能真的很少做这方面的训练。
那我可能这一段时间,我都在看书啊,或者写一些东西啊。可能不一定写的很好,但是我有一些想法,就可以很顺畅的把它表达出来。我觉得第一个可以训练的这个阶段,就是如果你有想法,你可以顺畅地把它表达出来。
具体的刻意训练的一些方法,可以比如说:每天一百字的一个习作练习、或者是读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把它朗诵出来、或者是记日记都可以。
当然了,自己练笔的,如果觉得写的不太好,就不用分享出来了。我曾经在一个群里面遇到过一个人,他发了一篇文章,说让大家指点一下,还说自己是赶出来的,一堆错别字,那这样的文章我是不会看的。大家都很忙,注意力不够,赶出来有错别字的,别人为什么要帮忙看呢?其实这个阶段是让自己能够有想法立刻写出来,但是不要你自己,没有准备好就拿出来给大家看。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其实还是爱惜一下自己的名誉的,对吧。
所以呢,写作到后面的话,一定要记住:就是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尤其是你要发表出来的时候。那写不出来的时候也不要太急,就想一下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了,还是输入不够?那如果基础深厚的话,写出来应该也差不到哪去。所以刻意练习,一方面是让我们刻意的去输出,找到自己写的感觉;一方面也是促使我们要高质量的输入。
有人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大概就是通过学习大师的好文,先去模仿,获得一些启发,才能去提高自己的写作质量吧。那这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每个阶段可能也是不一样的。要不断的去写,获得自己的一个感觉,然后慢慢的去提升自己的文笔、自己的逻辑、思考力等等。
【我是作家】
毒日头如黄蜂般嗡嗡响,车厢里挤满了男男女女,车身却困在堵住的车流里,里外都动弹不得,唯有别着身子,踮着脚尖 ,单手拉着吊环,忍耐…汗水毫无预料地从毛孔里钻出来,慢慢地感觉自己已不在是自己,而是沙丁鱼罐头里的腌鱼,不同的是,沙丁鱼已死,横躺在罐头里,车厢里站着挤着的人,死命拉着吊环,倒像站着的沙丁鱼,那不顾颜面弥漫混合的汗水倒像腌鱼的调味料了。
太阳灿烂得一塌糊涂,就像归心似箭的旅人们,推搡着拥挤着,还能结余些精力扯下家常,家是他们心中永恒的惦念,不论身处何处,都能忍住一路艰辛,一直向前。
我给大家看一下,我当时写作业的时候,在《我是做家》中的一个小练习。
象第一句“毒日头如黄蜂般嗡嗡响,车厢里挤满了男男女女“,就是形容太阳的这一句话。我那段时间是在看张爱玲,然后我想到太阳的话,就会突然联想到这一句,所以也算是一种模仿吧。
像这样一小段一小段或者是几句话几句话的,你每天在练习的时候,可能根本写不成一篇文章,但是也没有关系,你其实在训练。然后,写多了之后,积累起来,每个星期花一天的时间,可以去复牌一下,等到你需要这个素材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调出来去用了。
四、训练心性,让写作成为一种本能。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训练心性,让写作成为一种本能,这个心性,我把它概括为一种“敏感的心、观察的眼。“
最后一个阶段应该是写作的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抒发。关于写作的思考已经从一种有意识的刻意训练,过度到了一种潜意识、下意识的一种本能,那这种状态是怎样的呢?
也就是当你看到一个句子、一个广告或者一句台词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去想,我来写的话会写成什么样的呢?或者我可以用到我正在构思的某篇文章里吗?
“翻译只像开水煮过的杨梅,不够味道。…中文可不是这样轻贱的小蹄子。“
这句话是钱钟书老先生说的,他的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了。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哇,果然是大师啊,他能够用这么俏皮的话来讲,而且还形容的特别贴切。
下意识地去写作的这种状态可能很多人有过。主要是高中的时候,比如说看到窗户、看到花、看到老师,你可能会想,这个英语单词是什么呢,或者我要去怎么表达呢,或者半夜醒来你看到的月亮也突然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那就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流露。
写作的这种本能形成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或者说看了一本书、一部电影、一花一草,就会自然而然的迁移到写作之中来。写作的构思过程,其实一直就在进行之中,那写的最后的过程,并不会占用很多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历史老师上公开课,大受欢迎,班上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都深受震撼。讲完课后有人问他,这些课你背了多长时间呢,他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其实写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的话。我们可以不断去训练,直到有意识变成最后无意识的一种状态。
写作,其实就是人天性的一种表达,有的人是通过唱歌,有的人是通过跳舞,那么通过说话、通过写作也是天性之一,那么如果有了前期的生活的积累和刻意练习的写作能力的话,写出一篇还不错的文章就不会像挤牙膏一样了,当然呢,我说的只是顺畅的写出一篇结构清晰,文笔不错的文章。不过现在自媒体时代的阅读,还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做一些修改吧。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郁达夫《故都的秋》
我觉得这种美好的感觉是可以慢慢的去培养的,当你慢慢的去写,慢慢的去写的话,就需要你去认真的去观察,去感受你身边的一些小事。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这一句话我挺喜欢的,他说: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最后总结:让写作成为一种本能。
第一个你的写作意义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强化,可能还会有修正,然后不断去强化自己,让自己在低谷的时候也能够坚持下来。
第二个呢,就是说不断的去积累,打造属于自己的素材库。积累,到时候注意,一定要去复盘。复盘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我在这一点做的不是很好,有时候结累很多东西,没有回头去看的话,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
第三个是刻意练习,强化。写作能力也就是不停的写写,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够日更的一些同学。就是每天都在写。我觉得他如果有一些想法,或者是素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话,应该可以很快成文吧。
最后一点就是训练心性,让写作成为一种本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观察的眼。
谢谢大家。
201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