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畅说』大家好,我是青城小畅。《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著作。我有幸在2015年读到这本书,并深深的喜欢上书中的内容。这本书首版出于1912年5月,当时蔡先生使用文言文撰写、并作为中学修身教科书使用。“修养”一直是龙的传人一生追求的目标,这本书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理想、本务、品德”等方面向读者详细阐述了如何修身,对我们当代人的工作、生活依然有很好的指导价值。2018年12月25日,我有了一个想法,我想把蔡元培先生所著《中国人的修养》译为白话文并分享给大家。我会以连载的方式逐渐更新,如译文有偏颇,欢迎指正。谢谢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你哦!
『小畅白话《中国人的修养》』
第一章 修己
第五节 自制—上篇
自制,讲的是节制情欲。情欲并不是坏事,很多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事业都是发源于情欲。但是,情欲就像骏马,善奔驰却不知所向,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奔逸,不免会限于沟壑、撞于岩墙,甚至会丧生。情欲也是如此,如果不能以明清的理性和坚定的意志来控制,害处不胜枚举。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全国人民都成为情欲的奴隶,则政体的改良、学艺的进步都无法实现,国家的前途也因此限于未卜的境地。这就是自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自制有三个方面需要重视:控制身体的欲望、追名逐利要有度、不要过分执着。
人都有饥渴的欲望,所以我们知道按时饮食,以保证身体健康。这种欲望对于保全生命、振作气力非常重要。但是沉溺于美食,不仅会伤害身体,还会使人丧失灵性、志气昏惰,养成奢侈之习。如果沉湎于酒,荒淫于色,贻害尤大,这些都不可不控制。
利欲,也就是崇尚名誉、追求财产等能够使人实现快乐的其他东西等。人没有欲望,人生会觉得没有追求。所以不能没有欲望,这个道理与身体的欲望一样,过度的害处亦同。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崇尚名誉,是一种美德。但是,急于闻达于世,而不顾及其他方面,相沿而成的弊病不是骄纵就是谄媚。骄纵之人,必定抬高自己贬低他人,面对不懂的事物必然会强词夺理、表现得好像很懂的样子,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以致越来越昏庸,虚名终究不得长久。即使是学识已无人出其右,助长其骄矜之气,甚至目无兄长,害处更大。谄媚之人,屈身就俗,只求不犯错、不得罪人,与浑浑噩噩的大多数人为伍,虽可获得一时之名,却会遭智者耻笑,这些都是不能自制的错误。
小到一个人的幸福,大到国家富强的根基,无不有赖于财产。增殖财产,是人生不可忽略的事情。然而,世人只知道增殖财产,却不知如何使用,就像葛朗台一样,虽是百万富翁,却只是一个守财奴。也有矫枉过正的人,贪图享乐。以上都不是中庸之道。
其实,财产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能够利己利人。如果只是把它视为积蓄,不知所用,则是无益于己,亦无利于人,与赤贫的人有何差别?积而不用,坐视亲戚生活困乏、朋友饥寒交迫,这样的人感情凉薄,亦无廉耻之心。应当施以援手之时坐视不理,这样的人,必会取不义之财、买窃贼之赃、对债家克以重息,但凡丧心害理之事,都将行之无忌,甚至做出为人不齿之事。这种鄙夷吝啬的弊陋,实在是不可不戒。
然而有些人则会矫枉过正,将辛苦所得用来助纣为虐,赚的少花的多,以至丧产破家。这样既不能保证其自食其力,有忠孝慈善之心,却无实践之力,成效无存,百行俱废,奢侈的害处不亚于吝啬。这两者都是欲望过度所致,折中而行,正所谓“节俭”是也。
节俭,讲的是自给自足、花销有度,世上之人,有身份贵贱之别,根据他的地位不同,所需的花销亦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与其地位境遇相适宜而不过度。饮食不必多,果腹足矣;出行的排场、服饰、车马不必华贵奢侈,不失礼数即可;如有祖业可继承,更要勤勉不怠,所得收益,节俭用之,则家有余财,还可接济他人,为善如此,不亦乐乎?且节俭之人必定知足、有够(称为寡欲),寡欲则不为物欲所奴役,可以清心养性,而完成“人道”(小畅说:这里的人道应该是对应天道的,可以理解为“人生而为人的本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也可以简单认为人道主义的意思吧,你懂的,总之是人性的升华)。
家人皆节俭,则一家齐;国人皆节俭,则一国安。如果人人节俭,那么在各自的职位上,勤勉敬业,则爱国之念油然而生。否则,奢侈之风弥漫,人人浪费铺张,无暇顾及贫困之人,无暇顾及国家。国家以人民为分子,哪会有人民贫困、而国家却能生机盎然的道理呢?自古,国家,以节俭兴、奢侈败的,不胜枚举!罗马就是这样!
『小畅小贴士』原文金句
1、舆服不必善,足以备礼而已,绍述祖业,勤勉不怠,以其所得,撙节而用之,则家有余财,而可以恤他人之不幸,为善如此,不亦乐乎?
2、家人皆节俭,则一家齐;国人皆节俭,则一国安。
『小畅碎碎念』记得点赞啊!读这么久了,打赏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