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官作就,九斗十斗享清福。如果一个斗都没有那又是:十个簸萁往上扇,家里黄金堆成山。强子就是拥有七个斗的孩子。算命先生说,强子是做官的料。可这块料,没有做成官,却做成了人皆可品的普洱“茶饼”,享誉大江南北!
武校篇
新伙伴
一个多月的锻炼和磨砺,强子的身形明显的有了习武人的样子。行如风,坐如钟,起手抬足间,已显露武术之底子。
这是一个周末,强子骑上自行车往家赶。这一路,强子骑得飞快,腿脚上强劲的肌肉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这时候的强子,勉强可以坐在座子上骑大人用的自行车。可为了速度,强子一直骑在车梁上,双腿像是风轮一样,奔跑在车上。
爸爸的路程用时间算,这一路是三个小时,而强子已经在这条路上跑过一次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比爸爸快了近一倍。这次是第二次了,强子也把握着骑车的节奏。
路边有牛车马路过去,车上装载着满满的花生藤叶。所过之处,留下了一串串马粪牛粪。十一月的时节,路边成片的枣树林已经被收获殆尽。偶尔还能看到无人看管的满树挂枣。
不知道是甜枣还是木枣?强子心里想着,也没功夫停下来捞枣,强子一路疾驰,把个自行车硬是骑成摩托车一样。
强子先到了家里,哥哥妹妹正好也在。强子这段时间的变化,哥哥妹妹都能看出来,更结实了,也黑了!
大家热闹了一会儿,强子就去找龙龙和军军了。
没有了强子的带动,龙龙和军军周末时候,大多数也都在家被父母看着写作业。
一看强子来了,喜出望外。彼此交流交换着各自的喜闻乐见,开心地度过了一个下午。
晚上奶奶在家里住,强子不在这段时间奶奶过来住家,帮忙给哥哥妹妹做饭收拾屋子。
奶奶临近70岁,却一直有个打麻将的业余爱好,乐此不疲。奶奶除了做饭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麻将桌上。
见强子回来了,奶奶特意蒸了一锅白面馒头,这两年包谷馍不太吃了,但是平时主要还是混面馍,就是不太白。
晚上强子打开电视机,很久没有看电视了。这时候龙龙和军军也都过来玩了。军军家安装了一个彩色的电视屏,可以把黑白电视,看成不同颜色的条纹彩电,缺点是不太逼真了,颜色都是固定的。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给强子收拾了一包馒头,强子就往县城爸爸妈妈那赶了。
爸爸妈妈的葱油饼生意,正是旺季来临,每天用掉的面粉很多,人也很忙。强子也就帮忙着干点杂活。
葱油饼是非常好吃的油饼,由发面先在不锈钢大盘子里摊开成基本圆形,再拿起放在烙饼炉上定型,再然后放入煎滚的油锅里炸,很快油饼就发黄蓬松起来,两面都炸黄后捞出来,一切四块,哇!那个葱油香味扑鼻而来,无论气味还是颜色,都能即刻吊起食客的味蕾,强子非常喜欢吃。一块葱油饼,配一碗汉中米皮,或者本地豆腐脑,那真是美味到家了!
中午人少休息的时候,强子就在出租房里待着。房东的小儿子来了,这小男孩小强子四五岁,也就是八九岁的样子,上一年级。
强子这个年龄应该上二三年级才对,一问才知道,原来书念的差,留级了两年。
通过攀谈,强子得知他叫学武,有个姐姐叫学文。还真是人如其名,姐姐就学习好。大他两岁,就高了他三个年级。
大概是爸爸告诉他,强子在学武术吧。这学武一个中午就拉着强子聊学武术的事。强子就跟他随便聊了些日常生活类。
这学武听的来劲,回头硬让他爸爸允许他也同强子一起,来武校学武。
下午的时候,强子就要走了,不过这次他不仅要骑自行车,后面还要带上一袋面粉去。
爸爸为他装好了行囊,有一些他爱吃的葱油饼在里面。
“路上远,你要注意安全!”强子爸爸叮咛道。
“骑不动时候就下来歇歇再骑!”妈妈补充道。
“知道了!”强子回应着。
强子又是一路狂奔,由于骑的太快,车链子还掉过两次。骑到武校时候,天色已晚。
师兄弟们也都从外面玩回来进了宿舍,闲聊着。
强子把东西放好,面粉交给了管后勤的阿姨。回头掏出葱油饼给大家分着吃。这吃的一个个表情那个美滋滋的。
武校里的生活条件算是很差的,一天三顿饭,早餐喝小米稀饭,馒头和一点咸菜。中午是一人一碗面,六个人同吃一碟水煮白菜,另一碟咸菜,下午的时候,一般都是用中午的剩菜煮面片吃,一般也没剩菜,就是南瓜多,所以大家都叫下午饭是南瓜面。经常也不多,想吃第二碗比较困难。
荤腥是十天半个月能有一回,也是比较有限的,几乎没有解馋的饭菜。
真想解馋了就是周末到镇上去,买点好吃的吃。
这段时间又来了几位新学员,大致是受不了这艰苦的条件吧,找校长谈了一次。
山东过来的几位师傅们,就此也找校长交流过,但是无果。据说是校长也想提高生活伙食质量,但是没钱。还动员大家多在自己家乡宣传,多招生。
这让强子想起上次回家房东的儿子学武来。
在之后的一次回家中,学武再次找强子又找父母的,果然在12月的时候,学武也来了武校。
因为学武尚小,父母多次特意交代,让强子多照顾学武,有他这个大哥哥在,学武不会吃亏。
学武是个调皮捣蛋鬼,学武只是新鲜好奇,刚来几天,穿着武校新衣,拿着刀剑兵器,喜欢扎个势,抖个威风,一到真正练场上,总是歇菜,一会儿肚子疼,一会儿要尿尿,事多不练。
没过多久,就吃不了这武校的饭菜了,成天肚子饿,嚷嚷着要强子带他到镇上去买好吃的。学武家本就是县城里出租房东,自己家又做多年的豆腐脑生意,那一排排地摊小吃生意里,他家的豆腐脑是数一数二的好卖。生意好就赚钱多,父母也不吝啬,就这么一个小儿子,来武校的时候,额外塞给的生活费,就让强子嫉妒。
学武总是不失时机地让强子带他去镇上,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少不了强子的好处。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学武在家乡伙伴那里,显摆着花拳绣腿,还真勾搭了一个也来了武校。
杨恒,就是学武的伙伴,和学武同一个村,家里也是出租房东,父母自己也做小吃生意卖凉皮。经济上富裕,这折腾的事就不算啥。
杨恒没来时候,学武天天以强子哥为马首是瞻。强子毕竟大点,也知道自己来这里的目标,所以多少也能带动学武刻苦学习武术,加强锻炼。
这杨恒一来,俩人彻底成了一对油条,成天钻在一起,想法子玩呢。
有了伴儿了,把强子晾在一边,居然有次请病假,然后俩人偷偷跑到校外一片枣树林里“打枣”去了。
可能也是有了对照,也是有了榜样作用吧,强子对两位小弟,都是受到对方父母的特意交代照顾的。这强子在自己的行为上,也多了几分责任感。
除了勤加苦练外,强子还买来几本擒拿格斗术的教材书,照着书上的讲解,一个人总是在练场角落,钻研练习。
如今,他不仅使得一根虎虎生风的长棍,还学会了刀法、剑法、枪法、九节鞭。徒手打沙袋,一口气可以冲拳一百次,打过去的力度,从沙袋的声音上就可以听出。经常打的双手背淤血出血,下次再打时候照旧。刚开始一碰就钻心的疼,打着打着就不疼了。这些,强子都是从阿勇和刚子那学来的吃苦精神。
这阿勇,如今可以一掌劈断一条砖头,一脚能把一根木桩踢断。这让强子兴奋,又有了新目标。
教练员也时常让强子私下去教两个小弟没有学会的招式。强子对武术套路拳,不仅熟练,而且熟能生巧,渐渐地打出了自己的节奏感,力度感。和几个月前刚来时候,已经是判若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