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给你一只“传彩笔”,能写出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但无法示人,只有自己能看见,你要不要?我不要。双雪涛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他不要。
在我看来,写作绝对需要被观看。
02
在微信公众号写作已经一年,写作带给我的,足够单独写一篇5000字长文。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微信是个熟人社交的平台,很多东西能不能写,敢不敢写,在思考的时候有很大的内耗。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不可避免地向熟人圈子袒露内心,是件危险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当表达受到了外部压力的限制,你写的东西,就不完全是你想写的东西了。
你写兴趣爱好,老板觉得你工作不饱和,怎么有那么多时间玩;你写自我成长和追求,长辈觉得你不好好当妈,看重自己多于抚育下一代;你写诗,写喜欢的心情,朋友觉得你一把年纪了怎么总能心神荡漾。写作最怕的是自我限制,自我筛选。
所以要不要公开写作?在公开但不自由,和私密但自由之间,如何能做个权衡,是我在来简书注册之前想了很久的问题。我希望自己的写作有长进,而私密写作没有互动,质量也没有预期会被观看的时候那么高,写作对我而言不是简单的流水账,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有文学性,这种文学性只有在公开写作的时候能够被最大程度激发。
公开写作,在提高写作水平,同等水平作者间交流互动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3
私密写作似乎可以分为两种:日记,未发表的文学。日记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写作,只是和自己的对话,我的日常写作会严格区分日记和写作,甚至在日记里如果突然出现任何有文学性的灵感,我会立刻新建一个文档把那段移出去单独成篇。日记的功能更多是记录生活,记录感受,记录素材,有时也记文脉。日记是个能倾诉的对象,是我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个不需要对身边的人当祥林嫂就能自我消解的工具。
未发表的文学,想想除了几首写了送人的诗,我是不太可能有觉得不错的文章但又不发表的。我一直相信每个作者心里都有金线,虽然发表前不知道读者的具体评论如何,但作者自己一定知道某个东西好,完成度高,是到了金线的,是会有足够的自信让作品示人的。
我非常喜欢陈春成在《夜晚的潜水艇》出版上市后,写的一段话:“出版的过程中,这些小说几乎没怎么改动,仅稍加打磨(因为已打磨过多次)。其间我一再重读,细碎的得意和遗憾交替闪过,更多的是久违的安宁。我无法说它们是多了不起的作品,但确实是我长久以来想写的东西,愿意栖身于其间的秘境。想到它们结集成册,被配送到素不相识者的手中,我倒没感到初出茅庐的作者们常说的那种忐忑(让我忐忑的文字我会默默销毁的),反倒有一种终于抵达后的平和。”
说的就是希望被看到的期待,认定作品经得住推敲的自信,和终于被看到了的尘埃落定。
04
写作需要被观看,希望在简书这块自留地上,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写作自由,和一定程度的公开,在自己的写作王国里,不断开疆扩土,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