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                ——读《一线带班》有感

    “写完这本书一度有痛快的感觉。”这,是作者的感受;而读完这本七个章节一气呵成的书,我也有种痛快的感觉。“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管老师在《一线带班》以平易近人的口吻讲述着我们工作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我们会遇到的,已经解决和未解决的故事。

“三心”是本书的心脏

  这本书由七个维度的“抓”构成: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无论哪个维度,都藏着管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

  细心:每个章节都有方法,有管老师细心的观察和学生的实时记录。第四章抓作业第二问的第八招:要抓住每一次的“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新”里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爱,只有无比细心,才能觉察到那么多学生细微的“新”,新书包、新鞋子、新围巾、新文具盒、新手表……;

  耐心:管老师抓后进生有方法,一对一、二选一、作业竞赛、“押注”、群体效应、学霸训练营等在朗读、作业、复习方面激励他们上进。高手不是一个步骤做到底,而是根据实施过程随时调整,有跟进,有反馈,而且是及时反馈。

  爱心:管老师的爱心也是一种读心术。他紧紧抓住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最大的痛点不一定是来自成人世界,还来自伙伴世界。利用榜样人物、泄题大法、关键人物、关键事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等,拉近学生的距离,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相同点=检索➕改进

这本书的平易近人在于很多故事,我们似曾相识,而且做法也相同。那么我就可以对照这本书来检索自己的行为背后的理念,不足之处还能加以改进。

  “从改变生活规律入手,改变学习态度。”这点我非常认同。作为乡村小学的教育者,很多孩子的学习态度真的是原生家庭的生活规律造成的,我也试图通过家校沟通来协调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后进生写字用铅笔,过关了再回到水笔;作业改完分批放;大声朗读和早间阅读……很多我也有类似的做法,有些没有管老师这样条理清晰、面面俱到。例如:大声朗读和早间阅读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我也会用拍照来给孩子们树立榜样,但没有管老师这么细致,特别是早间阅读如何量化,一直是我苦恼的事,接下来我也可以根据管老师的方法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同点=方法➕实行

  这本书的平易近人还在于很多故事,似曾相识,但是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还没招。所以,读这本书也如同挖宝藏,可以在相同的事对应的点,找到对应的方法和理念。不管合适不合适,实行等于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不管这条路是崎岖还是笔直,最终能到自己的目的地。

  对于学生的阅读,有时候不知道跟学生聊什么,在书中就手把手学到了很多问题:“这本书写了什么呀?”“你最喜欢书中的谁?”“你不喜欢书中的谁?”“什么地方让你笑了?”“什么地方让你哭了?”“什么地方让你很震撼?”这一个个问题就很具体、很实用;还有关于“粗心”的问题,平时我会说孩子因为粗心题目做错了,会叮嘱他们做完题目要检查。管老师对语文上,学生粗心的表现在第四章第六问“粗心”毛病怎么治,清晰、明朗的归类,为我今后指导学生克服的粗心毛病更加有方向……

  所有的教育故事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位老师走心的故事。《一线带班》读着管老师的带班故事,想着自己和孩子们的故事。一本好书,可以对照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方法,更有理念,更有信心,前进的方向更加清晰,前进的步伐更加笃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