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站里上班,最怕的也是最乐的,就是下乡收购。
下乡收购,顾名思义,就是在乡村僻远的地方设临时点,收购老百姓上交的粮食,解决老百姓运输难。一般收购时间段选在早、晚稻晒干上市的时候。
在中心站上惯了八小时的班,虽谈不上养尊处优,倒也落个清闲自在,比起基层分站,算是优越多了。平时做的多是本身职能上的业务,但到了收购,大家都要积极参与,毕竟收购是头等大事,有粮食才有一切。
这时分站人手不够了,忙不过来。于是中心站就抽调行管人员,下派到各个分站的临时点,去协助当地完成粮食收购任务。
我当然位列其中,因为是年轻人,必须下一线去补充收购力量。一来锻炼自己方方面面的工作能力,二来年轻人应该勇做排头兵,知难而上。
下乡收购,不是一天两天,可是一个月呀。一个月在乡下工作,想想都害怕。地方僻远交通不便暂且不说,饮食简单住宿简陋也不说,工作任务繁重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十天半月难以回家一趟。只是工作得服从领导的安排,事关原则,当然不可以推诿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愉快地接受任务,安安心心去下乡。简单收拾行李,乘坐公司的公务车,与同事一起,向临时收购点进发。一路看看美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临时收购点。
分站里的工作人员早在那等候。见我们到来,很热情地握手问好。先安顿好吃住的地方再说。这样僻偏的乡村,吃住当然是在当地老乡家。找一家比较干净比较宽敞的人家落脚。床是现成的,铺上自带的被褥便成;至于吃,就与房东一起,由房东做饭。每天的菜与米房东去买,钱先垫付着,结束时会计一起结帐。另外,相应地付点薪酬给房东,不能让人家白白伺候着。
收购场所选在村庄一块空旷的地方。一些乡亲跑过来看热闹,狗也尾随来了,气氛有些热烈,像小时候放电影的情形。
先在一处起眼的墙壁上贴上红红的收购宣传标语,包括收购的质量,价格等等。在选好的场地整齐紧凑铺上灌有稻壳的麻袋包,然后盖上几床帆布,这样一个临时的收购场所就成了。
搬来两张办公桌,一般摆放在树下,好遮阴。办公桌前放稳一台称粮食的磅秤,桌脚放两瓶开水。夏收时,得准备铁桶,泡上一大桶茶水,以解老百姓一时口渴之需。还得准备一些人丹,十滴水,因为热天易中暑。
一切准备妥当,只需安心等待老百姓前来卖粮。
临时收购点不像正式收购点,老百姓卖粮不受时间的约束,什么时间来就得什么时间收购。这时工作的时间得随老百姓了,不能耽搁人家,要做到随到随收。有时到了饭点,还有卖粮的在那排队,也不能着急,得逐个将所有的粮食收购完,才能解决自己温饱的问题。
收购时最怕下雨天气,特别是夏天。冷不防雷电交加,天空乌云翻滚,豆大的雨点顷刻间砸向粮堆。这时大伙儿手忙脚乱将雨布拉起,将粮堆压严盖实。等粮堆盖好时,大家个个都成落汤鸡了,不过望着粮食安然无恙,大家都从心里舒出一口气。粮食任何时候不能出现安全上的问题,这可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的疏忽与麻痹。
每天收购结束是最为快乐的时候。吃饭了。围坐在房东家那张有些老旧的大桌旁,仿佛不是什么工作餐,而是回到久不曾相见的老家中,与家人团聚似的。房东是一位慈祥的长辈,不停地叫我们吃菜,还歉意地说这没有你们在家好,将就点啊。 望着殷勤的房东,心中便多了一份似曾相识的温暖,一份至真至诚的情感。 房东那憨厚的笑容,那真诚的眼神,让我们感动不已。
下乡收购的那些天,房东总是乐呵呵地为我们忙前忙后,连我们洗换的衣裤,都一并洗了,说是不能耽误我们的工作,在他们家吃住,是看得起他们,是往他们脸上贴金呢。多么善良多么热心的乡亲!乡亲们就这样实在,有着一颗金子般赤诚的心,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大家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在乡下工作,依然感觉美好,并不因为地方偏僻而产生厌憎情绪,恰恰相反,大家都喜欢上了这里,每天脸上都笑意盈盈,心中从未有任何的压力与负担。
吃完饭在乡村里散步,是最惬意的时光。劳累了一天,这时是解乏的时候。乡村处处流淌着温情,一种永恒的尘世静好在心间脉动。夏晚乡亲们出来乘凉了,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摇着蒲扇,大声地谈笑着,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走出村庄,就来到了田野,天空高远,星光灿烂,晚风轻拂,蛙鸣如潮。虽远在乡村,比不上城镇夜的繁华,但却多了一份安逸一份宁静,让人从世俗中走出,从喧嚣中走出,静享大自然的美好,忘却那些蝇营狗苟那些勾心斗角,去伪存真,还心灵以淡泊以超脱。或许,这也是我怀念那些年下乡收购的原因之一。
一晃下岗十五年了,下乡收购在我人生的履迹中,其实很微不足道,但偶尔想起,依然感觉那样美好。有经历才有阅历,有阅历的人生才叫有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