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玩QQ那年,碰到陌生人申请加聊天,我认为对方跟我一样是在校的学生,毕业工作后,碰到陌生人聊天,我则会认为对方是已经工作的人,总是在聊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改变最初设定的形象。
记得我怀孕时,我总是能发现街上好多跟我一样孕妇,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孕妇效应,孕妇效应又称视网膜效应。
视网膜效应 :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随着人的长大和成熟,我们看社会看世界万物不再是小时候单纯的非黑即白,我们看电视剧,也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最关心的问题是:这里面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我们会从更多的角度去解读一件事,人性是复杂的,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我们有喜怒哀乐,有高涨有低落,有理情有感性,在不同的催化剂、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我们会发出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一个人的感叹,别说别人,与之天天相处的自己都还想不明白呢。
虽然随我们的见识和经验增长,但我们还是会时不时掉进视网膜效应的坑里。
比如我去年第一次参加一个英语社群,虽然我自认为没有带什么设定加入群,但我知道社群里有博士生 ,正在国外交换的学生跟我在一同写作业练口语时,我还是大大地惊了一把,细细想来,我在自己意识未察觉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个最初的设定,那就是我认为参加社群的人都跟我是差不多学历荒废英语的人,而我这个设定在社群里很快被打破了。
她是某个专业的博士,又不是英语专业的博士,加强英语口语不也是很正常么,何况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因为生活在国外才倍感英语口语的重要呢。
这一次之后,我再入社群就淡定多了,比如我现在加入的S写作营和007不写就出局,我认识的这群写作的伙伴里有三甲医院的医生,侦察现场的刑警,投资公司高管,健身达人,骑行高手,全职妈妈,保险,理财,房产,教育……学历从初中至博士,天南地北,国内海外,各行各业都有,我们同在一个社群里写作输出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乐意看到他人对自己文章的点评和建议,到处求挑刺。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像的。
近期看奇葩说,罗振宇说他之前每期都守在电脑面前看奇葩说,享受思维观点碰撞的乐趣,到了奇葩说现场,每次辩论结束后,他在现场把那些碎了一地的自我,一片片捡起来重新装到身体里,重新构建。
其实我们看书、听课、交流、体验、学习都是在构建自我,现在强调认知升级,在升级大脑的操作系统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那种以前看问题的狭隘和片面,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着全新的感知,这种感觉会上瘾,我们乐此不疲地攀爬,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接近真理,我们变得更客观更理性,思维变得更缜密,表达变得更有逻辑,这些都是认知升级带给我们的,这些都是打碎了以前的自我重新构建的。
李笑来老师说我们要去发现他人的优点,优点可以用来借鉴和学习,我们要多鼓励别人更要多鼓励自己,因为这个社会的嘲讽和打击已经够多了,我们不需要再往自己身上踩一脚。
这是让我们的视网膜聚焦到别人的优点,而非缺点,聚焦到自己的进步,而非失落;
好的社群就是视网膜效应的正面引导,让我们关注自己的成长,升级迭代。
我们和牛人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同样的空气,生活在同样的物理世界中,但精神的世界却是天差地别,财富也是天上地下。
但我们不可妄自菲薄,我们始终要相信自己可以进化为更好的人。
社会是分层级的,也许我们拼尽终生的力气也无法到达某些层级,但我们至少可以在自己现有的层级往上进一两个层级。
不要酸葡萄,别说不在乎,不在乎只是一句话。
在乎却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拼博,
在乎更需要勇气
在乎更可贵
因为过程中自我会不断被打破
享受这种蜕变的痛苦与重生的快乐吧
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小时候那种强烈的爱憎分明,因为我们了解到人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一开始我们抗拒,怀疑人生,但最终我们会接纳,变得包容。
有没有一直抗拒的?
有
我们说他不成熟,是巨婴。
谁没愤青过呢?
只是程度和方式的差别
有人在这个愤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好更高级的发声方法,转化成了人生成长导师。
来来来,坐下,听我跟你说,你之前碰到过的这些坑,我都掉过,我现在的成就如何如何,我来告诉你怎么做。
成功学和传销最喜欢用这套来洗脑
洗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洗脑本跟洗澡一样
天天洗澡没人觉得奇怪
但你说天天都在洗浴中心洗澡
不能怪别人的联想
传销中的洗脑极具迷惑性
其实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和证据的考察
传销把威逼利诱的手段用到了极至
不给你留理性思考的空间
我们不能因为传销把洗脑这个词变成洗浴中心的洗澡
我们就拒绝别人给我们认知的洗脑
我们不能带同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所以我们要去分辨、思考、甄别
想起以前上培训课中的一个小故事:
第一次,我走在一条路上,不小心掉进了路上的一个大坑里,我大场呼救,努力爬了出来;
第二次,我同样走这条路,绕过这个坑,同时告诉别人此处有坑,要小心;
第三次,我走在另一条路上,微笑前行;
希望我们的人生可以切换到一条更好的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