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透露剧情)
我小时候的愿望之一是长大后开书店。
小时候看书要么去新华书店或图书馆借,要么与朋友各买几本交换着看。想看的书太多,一时借不全,就只能在心里默默惦记,暗暗地想“等我以后开书店的!”于是,我的书单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长。后来,电子书兴起,空荡荡的搜索栏,总让我觉着惊慌失措,不知该看什么。习惯了纸质书,翻开轻巧的页面,从柔和的铅字中,郑重地接过写书人展示的一份生命的沉甸。
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次惊喜的相遇。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小时候很期待长大,觉得长大以后,自己能挣钱养家,还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长大后又开始怀念小时候,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不被琐事所累。都说人该活在当下,可若这个“当下”沉重得充满苦痛,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 《无问西东》
少年时看过一句话,印象深刻。“有时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为了能过上平凡的生活。”当时不屑一顾,后来却越发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坚强与无奈。有几人能一直拥有顺风顺水的人生?大多数人都难免会在某个时间段遭遇挫折或不幸。总会有苦难,总会有灰心丧气,总会有感觉走不下去的时候。从一次次自我否定中找寻自我,从一次次失误中找寻答案,我偶尔会想,是不是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探寻的过程?
不止一次听人说起,我可能要死了。我如鲠在喉,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插科打诨,说生活还是有很多美好之类的话。心里却愈发困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这些年陆陆续续有不少亲人离世,也有不少亲人降生于世,很多人来了,也走了很多人。开始时我觉得很不适应,总觉得如果自己不承认,那些离开的人就会在某一天回来。而余华在《活着》里说: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的故事。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摘自序言部分
某一天我翻着书,突然就想到了很久以前看的《百年孤独》,已经很久没遇到这么“沉重的”书了。顺着福贵人生的轨迹,感到生活一步一步逼得越来越紧。
福贵因赌债从富家子落难成贫农,父亲突然摔倒母亲又病逝。好不容易从战场捡了一条命的福贵回到家中,想着从此好好过日子。从养鸡生蛋到换羊换牛,日子总该是越过越好的。不料妻子家珍生病,唯一的儿子有庆因意外失血而亡。所幸此时女儿凤霞与二喜日子过得辛苦却也恩爱。凤霞难产而死成了压垮家珍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终是未能实现年年给福贵纳鞋底的愿望。原本一大家人就剩福贵、二喜和苦根了。还好福贵和二喜还有凤霞的孩子苦根,苦根就是他们活着的盼头。二喜工伤一死,苦根就只能和外公住了。福贵老了,他与苦根两人相依为命,可是苦根后来也死了,生病吃豆子噎死的。老人福贵的一生就这么起起落落,最终家人离去,只剩下他一个人与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对了,书中还有一个叫“春生”的孤儿,曾与福贵在战场生死与共。做了县长,却没能熬过大批斗,最后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走了,最后只剩下福贵活着。
我有时觉得手里的书太冷,福贵像个毫不相干的局外人,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一生,冷静得太残忍。有时觉得心里发堵,只想长长地叹一声。偶尔颓丧的两三天里,我会问自己,这日子,怎么过得这么艰难?慢慢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不易。就算生活爱恶作剧,也要生生不息地努力活着。虽然长大了感觉有不少束缚,但还是可以往我们喜欢的方向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样就会越来越近了。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还是不知道,但是我好像又有了答案。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