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活经历塑造了你的性格与气质。同样,你所处的写作平台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你的文风。
乍听我这结论,可能觉得我在扯淡。心想这怎么可能?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特色,体现在题材、主题、艺术形象、艺术语言乃至创作方法等多方面的。
别急,听我说完。
01 微信公众号
17年,在朋友的影响下我开始创作微信公众号。当时公号原创功能是平台邀请制,只有持续有规律性地创作,并且每篇原创文章不少于300字,就有机会获得。
那时候为了获得这个标志,不限题材、文体,每天像是发了疯般地连续发了30多篇,也没有个统一主题。只是当时的我啊,写作水平比现在还不如,写的像坨粑粑,每天为了超过300字的标准简直是绞尽脑汁,那惨不忍睹的文字啊,都不能称之为文章,甚至不想再去看第二遍。
一直得到日更标志,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只是得到标志后就又懈怠了。因为之后,运营公众号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5000粉丝,申请广告主,接受广告费。
而公众号一如它的宣传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私域,如果只发布,不引流,很难扩展做大做强。
02简书
简书在19年之前,没有钻和贝,没有能量条。是人工审核,只有文章内容写得好,才能够投稿到专题,被编辑推荐到首页,从而被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写得质量高,还有可能成为简书签约作者,那时候啊,简直是写作者的一方乐土。
好多大号编辑、出版商聚集于简书。如果你写得好,后面附上自己公号,再被各大号一转载,自己公众号也会水涨船高,比如杨小米、缓缓说都是从这里发家。
甚至,如果质量高、写作数量再多点,还有可能被编辑看中帮助出书。
可惜啊,我接触简书时间较晚,无缘看到这一盛况。只能在那一代作者文章中、口耳相传中想象了。
现在的简书,发言权重、收益率完全看你持钻数量,且没有查询原创的功能,如北京杜豆豆、林青柳儿、囍文乐简等人,即使自己不用写作,收入其他不知名作者的投稿,每天也能收益上千钻。
以我目前简书发表的这30来篇文章看,真正长篇幅、有深度文章,阅读量奇低。反而文字数量低、特别有关钻、贝、天天抽奖之类的文章,阅读量就刷刷的高。确实,这是有关收益的事情,无怪乎简书用户关心这些,但是简书确实是在数量井喷的情况下,质量出现大幅下滑,大有诱发“劣文驱逐良文”的恶果。
03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集团财大气粗,用户巨多,且层次不一,有新闻极速版,有赚钱收益版。上至一二线城市高知识分子,下至三四线普通劳动者,都刷头条刷的不亦乐乎。
不光如此,头条的算法也较为完备,会根据分析用户阅读习惯、作者领域分类,把文章标题分类,推荐不同文章给不同个体。创作者进行加v认证时,也需要优质回答自己申请领域的问题。
而优质回答的标准,以我经验总结来看,需要精准回答、超过300字、争取被系统推荐到文章首页,阅读量在24小时内阅读量约超过1000才可以。
所以,头条号里的作者,不管是想通过认证、获得原创标志还是获得更多推荐量,都必须在文章标题上下功夫。
不同平台的鼓励政策促使不同写作主题、篇幅的产生。
只是,愿我们相信所有美好都会如期而至,愿我们能够在市场与初心间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