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秦始皇武统的天下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按秦律,陈胜吴广等将是近一千人延误了时间是要被斩首的,而延误时间也并不是陈胜吴广等人能够决定的,实属是因为连日里暴雨不断,洪水泛滥导致道路被阻,陈胜吴广等人被逼无奈只能走向造反这条路,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陈胜吴广等人杀死了看押他们的军官正是发动了起义,由于秦国战时的那一套严酷的律令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新时代,所以在当时天下老百姓积怨已久,陈胜吴广起义的声势也被不断壮大,部队也得到了足够的兵员。义军连连攻克秦朝的城市,最终陈胜在陈县称王,之后分别派吴广、宋留、周文等将领统帅部队向秦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其中要数周文一部最为厉害,所统帅的部队一直打到距离秦都城仅有百余里的地方。
而在陈胜吴广起义的那个时期,秦朝的大部分精锐已经被秦始皇派去驻守秦国的边境,在加之秦关中地区空虚,军力不足这才给了起义军有了可乘之机。这时秦国大将章邯奏请秦二世请求赦免在骊山修陵的数十万劳工以及囚徒,并由他们组建为军队与义军进行抗衡。在各种制度的的激励下以及大将军章邯的指挥下这支由囚徒、奴隶以及劳工组成的军队破天荒的打败了周文部,并击杀了义军大将周文。
随后章邯所统帅的囚徒军又相继击杀了以陈胜为首的义军首领,一时之间声势大振,直至后来与项羽在巨鹿的大战中才被击败。不过令人十分震惊的是,这支由囚徒、劳工等组成的军队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战斗力如此强悍?
其实这些刑徒以及劳工在秦朝苛政的统治之下生活是十分的凄惨的,他们每天干着最累的活在生活保证上确实最低限度,也就保障他们不被饿死。不过在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下,很多人死于非命,所以他们对于活着的理解更为深刻,当得知自己能够或者并且有封功进爵的机会他们自然会拼死为秦王王朝效命。
在当时那个年代消息传递是十分的困难的,尤其对他们这种刑徒以及劳工奴隶来说更是这样。在他们的内心天下天下只有一个秦王政,秦王朝天下无敌,他们的内心所认可的是秦王朝,对于天下的反秦浪潮压根一点也没有了解。
而章邯军团建立的初期在制度上有着韩严格的的管理,章邯军团的各级指挥机构都是由秦军各级精锐构成的,这也就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军队,为后期的小胜打下了基础。
周文部的义军虽然势如破竹,但是此时的义军是处于一直作战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休整,义军整体来说是很疲倦的。加之义军连连取得胜利,义军内心的傲慢轻敌之心必然已经滋生。在这说关中地区是老秦人经营数百年的地方,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后勤保障。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周文部失利的原因。
周文部义军虽然被章邯所率领的囚徒军团打败并逐出了关中,然而章邯军团也面临着很危险的处境。毕竟刑徒、奴隶以及劳工也只是成一时之勇击败义军,整体上来讲章邯军团整体素质低下,没有正规的训练。而随着征战的需要章邯军团是要大很多大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囚徒、奴隶以及劳工出身的军团是很不稳定的,在以后的战争中战斗意志以及逃跑的现象不用多说一定会层出不穷。或许到最后也能演变成哗变。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章邯军团与周文统率的义军有过几次激战,结果都是以周文败北而告终。章邯军团则一路追击,而正是这段时间章邯军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曹阳激战之后章邯军团的战斗力剧增,原本两三个月没有解决的战斗在之后的十天内就解决了,周文也被击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又相继灭掉了义军各部,一个多月之后陈胜被杀,陈胜吴广最初建立起的义军就这样被抹杀了。
章邯军团战斗力突增的结果肯定不是因为这些囚徒、劳工,很可能是秦朝统治者从戍边部队中抽调回来的精锐充实到章邯军团中,或者就是有大量的老秦人得到秦王朝颁布的紧急通知自愿参军与敌进行厮杀,守卫大秦王朝。
陈胜被灭了之后项梁部楚军成为了秦军攻击的首要目标,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秦统治者集团必然会对章邯军军团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许在这个时间段里又回从另一方戍边部队中抽调一支。而此时中原地区的义军损失惨重,章邯这才指挥秦军挥师北上开始了下一个战役“巨鹿之战”。
在当时而言,章邯军团其实已经基本上包囊了大秦的精锐,在巨鹿之战前期这支军队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败神话。在巨鹿之战结束后秦军惨部归降了项羽,结果二十余万秦军降卒被项羽一招令下悉数被坑杀,相遇的残忍与白起比起来性质上来讲差不多。自此章邯军团就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