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过的航空公司大院外的小巷里,有一家朱姐饺子馆。老板娘,自然就是朱姐了。
朱姐家的店面跟别家没什么不同,饭菜的种类也不多。但大家都觉得朱姐跟别的餐馆老板不一样。朱姐看上去四十多岁,嗓门特别大,一有客进门,就大声招呼:“来啦?要猪肉白菜还是大葱馅?”如果你新来乍到,对着菜名的招牌稍一发愣,朱姐就直接替你把决定做了。“就来一盘猪肉大葱,够你吃的,自己洗个手,盛点饺子汤,蒜瓣和醋自己拿!”这个时候你还能说什么呢,甭管你是航空公司的副总裁,还是机场油料站的小工,都只能乖乖坐下来,小心翼翼地等候朱姐命令般的施舍。
你还别说,朱姐家的生意还真不错。一方面是因为小巷里能吃饭的餐馆实在不多。周边全是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局、安检等各个大单位的领地,大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堂。但食堂再好,也有吃够大锅饭的时候。每到饭点,总有三三两两的员工从大院里走出来,到朱姐那吃点饺子。时间久了,大家就都认识了朱姐。很多熟客进到店里,都不用等朱姐招呼,端着盘子就去盛菜盛汤,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所以店里总是热热闹闹的。
朱姐的店,最早是在路口一间简易小平房里,只能放三五张桌子。小巷最核心的位置,有一座大饭馆,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九龙阁”,九龙阁里有包间有雅座,还有招牌菜鱼头泡饼。每次来了上级领导,或者招待客户,我们都会选在九龙阁吃饭。当年我们一帮同时校招进国企,关系要好的同事,也时常在这里聚餐。那些初入职场意气风发,嬉笑怒骂醉醺醺吹牛劝酒的日子,彷佛就在昨天。
几年过去,朱姐的饺子馆从狭小的平房搬出来,挪到了九龙阁旁边。店面亮堂了不少,墙上挂上电视,食客们可以边看新闻边聊天。朱姐还请了两三个人,帮她包饺子做菜。朱姐的生意越做越好,但我们却不怎么出来吃饭了,大家都习惯了在大院食堂随便扒拉两口,或者自己从家里带饭。曾经要好的同事们也难得再聚,有人升迁了,有人辞职了,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办公桌或者柜台后,干着日复一日永远干不完的工作。
有的时候累一天,食堂的饭没了,又不想回家,就会晃悠到饺子馆。跟朱姐打个招呼,要盘饺子自己蘸着醋吃。看看电视里那些跟自己遥不相干的国际大事,听听邻桌的几个老职工聊着单位里的人情世故、是是非非,心里就会释然很多。
又过了两年,一个冬天,跟几个同事路过小巷,突然间看到九龙阁的招牌不在了,朱姐的身影在原来九龙阁的大堂里指挥着伙计们端茶送菜。我们冲进去,跟朱姐道喜。那一顿饭,每个人都吃得特别开心。事后跟很多同事聊起来,大家都说,朱姐的小饭馆兼并了九龙阁大饭店,这可能是今年最励志的故事。
那之后不久,我辞去了在国企九年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便再也没有机会去过朱姐的饺子馆。直到前几天,去附近办事,又一次路过了那条熟悉的小巷。那里现在已经是一片建筑工地,朱姐的饺子馆没有了,九龙阁也没有了。不知道朱姐是就此歇业了,还是搬到了别处?
不管怎么样,我大概是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