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都在这里☝
这是公主悦读的第26位公主
她是当代“京剧第一女老生”;
她是京剧“余(叔岩)派”老生第四代传人;
她被誉为“当代孟小冬”;
她是票友口中的“瑜老板”;
她是王佩瑜,京剧界的传奇。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王佩瑜常在各种场合说出这句话。
但我想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还不认识王佩瑜。”
第一次见到王佩瑜,就被她身上的力量所折服,在她的身上,由内而外透露出静谧,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慢了下来,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气定神闲,更有一股浑然天成的王者之风。
短发、随性、不施脂粉,锃亮的黑色皮鞋,潇潇洒洒煞是好看。
杨绛先生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收益。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而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能造就一个舞台上名角儿?
- 1 -
京剧是兴趣,也是宿命
王佩瑜出生在苏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典型的医学工作者,严谨、循规蹈矩,他对王佩瑜的期望是,好好读书,将来做个知识分子。
母亲则是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她非常看重佩瑜的艺术才华,母亲自小就告诉她:“任何人议论你、质疑你都没关系,你就是与众不同的。”
母亲的眼光是精准的,王佩瑜自幼就展现了非常高的艺术天赋。8岁时,她就凭借一曲评弹《新木兰辞》名满苏州。9岁,台湾著名制作人凌峰在听到王佩瑜的演唱之后,惊艳之余邀她为自己的电视纪录片配乐。
票友舅舅看她如此有天赋,就将她领进了京剧大门,开蒙学的是老旦,才几个月工夫,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
“那是一段被命运推着走的日子”,王珮瑜这么形容。
后来,她遇到了余派资深学者范石人,范老建议她改学老生。“我当下就同意了,老生多帅啊,而且能挑大梁。”
也是在这一年,她考上了苏州最好的中学,但她在同学的眼中,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每每到了课间,同学们都在一旁玩耍,她却在练唱,小伙伴们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14岁那年,适逢上海戏曲学校时隔十年再一次开京剧班,王佩瑜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所有老师的认可,但所有老师却是一脸愁容。
自建国以来,专业的戏校从来没有过培养女老生的先例,考委会再三斟酌,决定不能冒险。
珮瑜得知后,写下一封信:“喜爱京剧,我心已决,不论成败,都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京剧事业。”
之后她的母亲带信去了上海,在巨鹿路文化局门口静候了三小时,终于见到当时上海文化局局长马老师,马局长被她们的执着打动,她看着王珮瑜的资料说:“冲着你们的这股冲劲儿,我开个绿灯,但有个条件,先试课一年,一年后如果跟不上,那还得退学。”
自此,珮瑜成为了解放后第一位破格招收的女老生。
- 2 -
“小冬皇”不胫而走
王佩瑜顺利入学上海戏曲学校,师从王思及老师学习老生专业。
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王珮瑜的人生,仿佛行走在了云彩之上。在戏校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她是明星学生。但只有她自己明白,在学戏中,该吃的苦、该练的功、该掉的眼泪,她一份儿也没落下。
粗布汗衫、灯笼裤、扎绑带、圆口布鞋,这是她最日常的装扮。练飞脚旋子、扫堂趴虎、抢背吊毛、园把场子,没怎么练过基本功的珮瑜在进校的头两年密集而又艰苦的练功。
如今她再次回忆起来,却带着无限欢喜,《霸王别姬》里小赖子练功那会多苦啊,要挨骂要挨打,如今我们没有受过那样的苦,却也可以练出来。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如果不唱戏,一路顺理成章地读书,或许能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唱了戏,王珮瑜就成了唯一,我有了更多存在的价值。京剧给了我今天这一切。”王珮瑜说道。
从来没有凭空而来的收获,也没有毫无回报的付出。
说到“成名全不费功夫”的这些年,王珮瑜说,9年戏校生涯,她最自豪的却不是这些众星捧月般的厚待,而是占了宿舍里半张床的书。
“我不希望因为唱戏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学习,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或至少是对文化有追求的人。”
从1994年起,王佩瑜分别在“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四项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随后,16岁的王佩瑜以一折《文昭关》技惊四座,京剧名家谭元寿惊叹道:“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孟小冬吗?”
这位曾目睹过孟小冬最后一次登台义演的京剧大师提出:“我陪这孩子唱出戏。”戏码就选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赫赫有名的“谭门”掌门人,给一名戏校四年级的学生配戏,这提携非同一般。自此,王珮瑜“小孟小冬”、“小冬皇”的名号不胫而走。
之后,在她的努力下,她荣获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又获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榜首,将能参赛的大奖悉数拿下。
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京剧院,25岁便任一团副团长。头顶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梨园小冬皇”、“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等多重光环。
- 3 -
特立独行跌落人间
让更多人认识王珮瑜的,是陈凯歌电影《梅兰芳》。
电影中,有梅兰芳与孟小冬对唱《游龙戏凤》的情节,梅葆玖先生配唱梅兰芳。而王珮瑜接到了剧组的电话:“葆玖老师让我们来找您,他说,当下能给孟小冬配唱的,唯有王珮瑜。”
在电影《梅兰芳》中,梅葆玖和王佩瑜分别为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和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配唱《游龙戏凤》选段,在银幕上再现“梅孟之好”。
也许冥冥中,王珮瑜就是另一个孟小冬。“第一次听到孟小冬的《搜孤救孤》,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如果一定要说我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了京剧,就是那一刹那吧。”
这一次配音,让王佩瑜在梨园界一举成名。而一路顺风顺水的她,心里有好多对京剧改革的想法和抱负,然而,年纪尚轻的她在推行剧团改革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最终,她觉得这里不再属于自己,她要像过去的名角儿一样,自己挑梁搭戏班,干一番不一样的事业。
她要走,谁也拦不住。领导、父母、老师,甚至上海市宣传部的负责人轮番劝她,最终都没改变她的主意。“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忠于自己。25岁那年,我不想再做孟小冬第二,要做王珮瑜第一。”
她丢掉铁饭碗,成立个人京剧工作室,投身京剧市场化道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现实残酷、生存艰难,不过两年时间,她的合伙人离去,工作室面临危机。她的年少轻狂,被打得粉碎。
那时,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杨澜问起她的近况,她坦诚地说:“我一直不愿意谈,因为现在我还很焦虑。”
她开始明白,京剧演员身后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合作班子,只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经历了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后,她硬着头皮重新回到了京剧院。
从那天以后,王珮瑜的双脚从云端回到了地面上,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生活。
她对自己的一段形容很有意思:“以前,我一直用我母亲的人生态度生活,张扬个性,特立独行。后来,我开始融合了我父亲的性格,韬光养晦,中庸内敛,可能这才是最好的我吧。”
- 4 -
锋芒收敛,大家风范
人们总说三十而立,30岁之后的她,不仅更加坚定,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老生的角色中渐渐清晰了方向。
一个不再与自己纠缠的人,是平和的。曾经的王珮瑜在朋友聚会上听到“门外汉”毫不尊重地对京剧指手画脚,她会立马拍案而起,跟对方争辩。“搁现在,我不会跟对方吵,我只会想,怎么才能让自己有实力,让对方不质疑你。”
王佩瑜希望自己能为戏剧行业发声,她开始立志于将京剧推广给年轻一代,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最古老的传统艺术,最时尚的演绎者”,“京剧很美,曾经是街头巷尾传唱的‘流行歌曲’,我想让更多的人爱上她。”
她道全国各地举办“清音会”,带观众90分钟读懂京剧;
她在喜马拉雅电台开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教你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她在《奇葩大会》、《朗读者》中跟与大朋友、小朋友们享京剧的美好。
作为京剧文化的推广者,王珮瑜在这条有心的路上扎实前行,不仅让京剧的受众越来越年轻化、收获了一票90后甚至00后粉丝,也因相同的理念成就了与“行走的力量”的携手同行。
一时间,她成了“特立独行”的代言人和年轻戏迷眼中“最酷的青春偶像”。一头漂染的个性短发,时尚而中性的打扮,甚至被人称为“京剧超女”。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儿失落。我希望人们是因为喜欢京剧而走入剧场的,而不是因为我。有种你特别珍视的东西被人忽视的感觉。后来,我想明白了。喜欢我也好,喜欢京剧也好,只要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我的努力就没白费。”
生活中的王佩瑜,不再是舞台上那个潇洒、倜傥的须生,她撸起袖子种花、养花,可以用一个下午的光阴在院子里尽情地花花草草“聊天”。在这个小“城堡”里,她还用了整层楼,布置了一个书房。
她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偶像是邓丽君,说邓的唱法借鉴了戏曲中的一些声腔,听起来十分隽永。长大了喜欢张国荣,因为张国荣人戏不分,戏人合一。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境界,那样的一个演员,把自己的生命融在艺术里,令人尊敬。
她喜欢摄影、旅游、打高尔夫、做瑜伽、学习茶道并精通香道……“这几年变化尤其大,之前会同一款衬衫买5个颜色,现在,穿得简单干净就好。”“我觉得我心中住了一个老爷爷,什么都是淡淡的。”
如今,她的头发更短,眼神里的骄傲和锋芒却收敛了许多,整个人器宇更加从容平和,英气中带着儒雅沉稳,言谈举止却更具大家风范。
脱下戏服的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拥有“老灵魂的巨婴”,上台饰演古人,下台的她不做作而又童真,这样难得的个性都在她的身上,怎么能让人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