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哥的职场前传(一)是老大兴但不是老北京的奇葩哥
奇葩哥1974年出生在北京大兴的农村,家里是三代以上的老大兴人,但不算老北京人。可能有人会问,老大兴不就是老北京吗?还真不是,听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大兴和北京的关系,是一个近代的地理知识,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大兴现在新给了新机场、自贸区等利好政策,发展得挺好,原来在奇葩哥小时候,还是北京比较偏的县,叫大兴县,2021年才又改成大兴区。
大兴在解放前是河北省的,解放以后的1958年,跟通州、顺义、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这些县一起划给了北京,房山和昌平,也都是河北省划给北京的,房山是1952年,昌平是1956年划的。所以说奇葩哥家里是老大兴人,但不算是老北京人,算是解放以后的新北京人。这些解放后划到北京的县,也是通过两三代人的过程,才真正融入到北京的。
奇葩哥的小时候,从大兴到北京市区,就两趟公交车,366到木樨园,901到公主坟,当时到北京的习惯的说法,都叫“进城”和“上北京”,也就是没把自己真当北京人,逐步到七八十年代以后,才真正融入了北京。
大兴话和北京话、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其实北京各远郊县有口音,口音比较轻的是大兴、通州、昌平,其次是房山、顺义、密云,口音最重的是平谷和延庆,延庆话接近山西话多一些,平谷话接近唐山话多一些,平谷话最有意思,分好几种,比如“不知道”平谷话说“知不道”,这是唐山的口音,比如盐(二声)和烟(一声)不分,买烟的时候会说,给我来包“盐”,这是一些河南地区的口音,还有一些发音你是完全听得懂,就是理解不了意思,比如用鼻子“闻”这个闻,平谷话说“听”,让我闻闻这个花香不香,平谷话说让我听听这个花香不香。各种方言也是很有意思
说到口音,奇葩哥在大学里还有一段故事。奇葩哥大学是在成都上的,刚入学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来北京学生在其他非北京同学面前说话时,故意要带个北京腔,以此来体现出自己来自皇城根的优越感,甚至一些来自于口音比较重的地区的北京学生,也非要故意带点北京腔,说起话来显得很奇怪。
奇葩哥很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奇葩哥认为第一如果你是北京远郊区县的,那么是国家把你从河北划给北京的,第二如果你是北京城区的,那么是你爷爷你爸爸把你生到或带到北京的。北京是挺好的城市,在北京也确实能享受到不少政策照顾,但这和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没什么关系。自己努力得来的,都不应该炫耀,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北京人身份,就更没什么好炫耀的了。炫耀北京人的身份,实际是给北京人丢脸、跌份儿。
奇葩哥的大兴口音,在北京远郊区县中,算是相对更接近普通话的。在大学期间,奇葩哥由于不屑于与这些体现北京优越感的孩子为伍,就故意让自己说话更像标准普通话,让别人听不出来自己的口音,慢慢时间长了,奇葩哥说话就真变成没什么口音的普通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