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在长安敛财掘金,日日宣淫,僖宗正可怜兮兮的在逃亡的路上。僖宗和田令孜都给吓破胆儿了,一路上生怕黄巢追上来揍他,一路昼夜不停向西逃窜,
前任宰相郑畋当时作为凤翔节度使,在半路上拦住了僖宗,请僖宗留在凤翔,虽然说僖宗这几个宰相都不咋地吧,但是忠诚度MAX。
他想让僖宗留在凤翔,这样才能方便的指挥唐朝各路大军对黄巢进行反攻清算,直至收复长安,但是僖宗曾经在那么近的距离面对黄巢,早就吓破了胆儿,根本不敢留在靠京城这么近距的地方,好家伙,你是没看黄巢是怎么屠戮李唐宗室的啊!我作为宗室第一大唐皇帝能得好么?害怕啊!!!
不过毕竟唐朝的祖宗社稷在此,他僖宗的根也在此,他还是想回到长安的,就给你郑畋说了几句话,要他“东捍贼锋,西抚诸蕃,纠合临道,勉建大勋”,然后又赋予郑畋便宜行事的权利,就是让郑畋凡事儿自个决定,不用上书那么费劲儿。
二十日,僖宗终于到达目的地,逃到了抵兴元府(陕西汉中),田令孜的哥哥,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因为马球比赛胜利,而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陈敬宣接入成都,总算是一颗心放到肚子里了。
僖宗留下的一席话,余音绕梁,声声在耳,郑畋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同样压力山也不小。作为僖宗朝中数一数二的忠贞之士,前一阵因为任命高骈为将的事情,和卢携卢姥爷闹翻了,俩人拿着砚台对轰,满头满脸都是墨汁,谁也不愿停手,僖宗也火大,两个老头闹个屁,一气之下把俩人都个撤职了,但是卢姥爷人上边儿有人,没对久就官复原职,接连给僖宗除了几个馊主意,长安也丢了,自己也服毒自尽了,最后尸体都没幸免,让黄巢拉出来一顿羞辱。
郑畋离开中央之后,一直就在凤翔了,人一不撂挑子,二不闹情绪,这才是僖宗的好同志嘛!他召集了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号召大家一起置身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崇高事业中去,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大家舍得一身剐,咱把黄巢拉下马。
但是这事业光郑畋一个人上心不管用,他手下这些将领听完这些话个个都无动于衷,一点儿反应没有,一个个大脑袋晃得向拨浪鼓,异口同声说黄巢势力太大,就咱们这几根儿葱,装什么紫皮蒜,投降拉倒吧。
郑畋这个急性子,被当场气晕,这不是我在这里夸大其词,是真的被气休克了,一头撞在地上,人也晕了,脸也撞歪了,当场毁容。也是凑巧,这个时候,黄巢派来的招降使者到了,郑畋被人抬出去,人虽然醒了,还是说不了话,监军袁敬柔把招降的文书签了,还替郑畋署名,袁敬柔表示投降我们是认真的。
黄巢的使者看招降顺利,也高兴啊,大家这就算一家人了,接着就是凤翔方面大摆酒席,款待来使,袁敬柔代表凤翔军讲话:“新天子赦免我等罪过,我等不胜感激。只是主帅卧床不起,只好由我草署谢表。现在,我与诸将为大使设宴接风,以示慰谢!奏乐!举杯!”
乐声大作,众位将领无一人举杯,毕竟作为李唐家人几百年了,一时间哭声一片,招降使一脸懵逼,就问袁敬柔这是怎么了,袁敬柔也不能实话实说啊,只能托辞说因为郑畋卧床不起,不能接待尊使,所以我们才心生悲念。
这使者一时也哑口无言,本来挺高兴,大家和和气气签了字儿,平平安安吃顿饭,哭啥哭,败兴的玩意儿,草草吃了几口,就带着谢表回去交差了。
郑畋这个时候还在床上瘫着呢,听到手下这么说,开心到飞起,直接从床上蹦起来,大喜道:“人心尚未厌唐,草贼败亡有日。”
紧接着趁热打铁,郑畋把大大小小的将领召集到一起,继续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可算是把这帮子人说服了,一位将军们表示郑大人你说啥就是啥,怎么说怎么干,大家都听你的,其余将军也都表示俺也一样。
当时关中地区还有数万的神策军分镇各处,没有统属,郑畋派人分别联络,郑畋花了大价钱犒赏众人,自从凤翔方面军势大振,由此郑畋摇身一晃变成了长安西北方唐军反抗大齐政权的核心人物。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原本在黄巢攻入长安就投降了大齐,黄巢带着几十万人进入长安后,后勤供应十分紧张,当时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大唐的主要财政来源都要仰仗江南,而江淮水路是保证关中经济命脉的重要的交通要道,但因为黄巢施行游击战略,以战养战,粮食补给不到位,加上连年战乱,百姓四处逃亡,江南征收的赋税也不够供给几十万大军的消耗,关中越发的人心动荡。
河中府位于长安东北三百余里,下辖是一个州县,因此大齐不断派人到河中调取兵员和财物,王重荣也是被逼急了,不想想你们几十万大军,我供养得起么?干脆心一狠,把黄巢派过来的百余名使者统统砍了脑袋,公然起兵对抗大齐。
黄巢知道王重荣叛变后,也是勃然大怒,老子第一次当皇帝你就不省心,派出他手下最得力的将领朱温从同州(陕西大荔),弟弟黄邺从华州(陕西华夏)合力围攻王重荣,当然他王重荣没两把刷子他敢起兵反齐?活腻歪了吧?
一场仗下来,朱温和黄邺大败而走,丢下了四十多船的粮食和兵器,声威大振,这还不算完王重荣又写信给义武节度使王处存,请他过来帮忙。
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这也是个中医知识,他家世代都是神策军,是京师的富族,他爹曾经是唐朝金吾大将军,又比较会做生意,靠着受伤的权利赚了不少钱,简直是一方富豪,所以当王处存听说黄巢占领长安,趴床上哭了好几天,一时因为自己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二是因为心疼自己的数万贯家财,等缓过劲儿来,根本不用朝廷诏书,直接提刀带兵直奔长安找黄巢报仇来了,正好这个时候收到了王重荣的信,俩人就此结为盟友,成为唐军在长安东北方的一支劲旅。
唐末著名的忠义太监杨复光,原本是忠武军监军,黄巢入驻长安后,派人招降了忠武军节度使周岌,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怒砍上司的小伙子,杨光复当时也被困在忠武军治所许州,这天月黑风高,杨光复接到了周岌的邀约,他身边的人都劝说周岌都叛变了,这月黑风高杀人夜,找你能有好事儿么,千万别去。杨光复是这样回复的:“国难当头,杨某又岂能只顾个人安危?事已如此,今日我只有舍身前往,或许才能有所转机。”然后只身前往周岌府邸。
周岌早就摆好了酒席,安排好酒菜和杨光复喝酒,俩人一边儿喝一边儿聊,说的都是本朝的旧事,酒至半酣,杨光复突然痛苦流泪,指着周岌鼻子就问:“大丈夫处身立世,忠义二字最为重要,你本来不过是个士卒匹夫,就是因为深受国恩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你说,国家哪点对不起你?你凭什么舍弃天子而甘心沦为乱贼之臣?”
周岌听了掩面而泣解释说:“我也不想叛变呀!可惜咱们兵少,干不过黄巢的大军,这才假装投降,目的还不是为了保护国家这支军队吗?”
俩人互诉衷肠,俩大男人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后沥酒为盟,共赴国难,当天晚上,杨复光就派他的养子杨守亮杀了大齐派到许州的使者,和周岌一起宣布要拨乱反正。
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党项人,他祖上在太宗贞观年间归顺大唐,受封为西戎州都督,并赐国姓李,黄巢入驻长安后,僖宗号召诸道收复两京,拓跋思恭立即纠集族人和宥州兵马,赶赴京畿,在前行途中和麟延节度使李孝昌合并一处,设坛结盟起誓,赴难讨贼,后来被僖宗任命为左武卫将军,并截止夏绥节度使,屯兵东渭桥,成为最早赴援京师的五大军镇之一。
河东节度使诸葛爽,青州博昌人,原本是县里的小吏,因为县令迫害,含恨离职,在乡里卖唱为生,懿宗九年庞勋叛乱,诸葛爽一怒之下投奔庞勋,后来拨乱反正,积累战功成为河东节度使,广明元年五月,黄巢入中原,僖宗诏命诸葛爽入京勤王,而当诸葛爽带兵抵达京都时候,黄巢已经攻破了长安,诸葛爽只好盾兵渭水北岸,遭到了齐军大将朱温的暴打,诸葛爽不得已偷袭那个,到郑畋传檄时,诸葛爽立马响应号召,杀死大齐监军,宣布反正。
而说到郑畋传檄,这是大唐和黄巢的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可以说是唐政府反攻的第一声号角。
这些唐朝手握重兵的军镇,除了高骈之外,大部分都能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暂时放弃个人利益,以讨伐黄巢,收复两京为己任,由此可见,大唐虽然丢了都城长安,丢了脸面,但是却收拾了人心,反攻倒算的势头越来越盛,而此时的黄巢,显然是低估了封建势力的再生能力,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不久之后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Ps: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河东守捉朗将以史实为依据,用轻松有趣的小说笔法详细讲解五代十国这段纷杂的历史,敬请关注。
Ps:每周三,周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