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星期《学习成绩与性格塑造哪个更重要》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谈过性格决定命运的话题。今天我们再来探讨下性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性格塑造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性格品质对会未来的人生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先来看一个案例!
墨西哥出现过这样一件事。当年医院的两对双胞胎因医院的失误被错领。两家各自抱走了对方的一个小孩。三十多年以后,一次朋友的意外旅行发现此事,并经过DNA基因鉴定,确认了双方家庭当年的误领。造成的后果是,城里的一对孩子因为受到良好的家教,分别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和大学教师。而乡下的那对兄弟则都是继承父亲的职业——卖猪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尽管同卵双胞胎基因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后天成长环境的区别,人的命运依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所以,那种宣扬遗传基因宿命论的观点完全是“误导”,性格品质的塑造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是父母可以努力的!
按照西方的研究结论,一个人的性格大概60%来自于遗传,40%由后天家庭环境影响,并在0—6岁期间基本塑造成型。6—16岁期间,性格的成长像树木一样,即使长歪了,仍然有矫正的机会,只是难度会更大。大约16岁之后,家长已经无能为力了。除非孩子本人有强烈的改变决心,否则,糟糕的性格通常意味着糟糕的命运。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清楚,性格塑造最关键的时期是0—6岁期间,而16岁之前,仍然有时间挽救弥补!
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在概念上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家长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任何人的性格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那么,究竟哪些性格品质会对人的未来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家长们应该重点培养什么教育观念呢?
根据本人多年的观察与体悟,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家长们重点关注。
1,好奇心
为什么把好奇心列在首位呢?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以色列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的民族。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几乎有一半是犹太人,以色列的人均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闻名遐迩、冠绝全球。美国的著名富豪、财团,也大多拥有犹太人血统。为什么犹太人无论是搞科研还是经商都如此优秀?
以前很笼统的说法是,因为犹太人重视教育。但是,中国的学者与以色列教育专家交流后发现,在无数教育观念里,他们最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以学生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来衡量判断一个人的未来前景。以色列年轻父母们,都普遍更关心子女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向老师提出过“好的问题”,而非关心孩子具体学会了什么内容。这恰恰反映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我们中国教育理念的巨大区别!
好奇心是一个人探索世界、独立思考的重大标志,是其翻越障碍、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越是能持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意味着这个人越是具备持续学习、突破常规的“强大内心驱动力”。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得非常棒,甚至会成为耀眼的杰出人才!而我们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因为大家早早的丧失了童年时期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不再提有意思的问题,干有意思的事,我们接受打压,接受各种消极暗示,最终接受自我平庸!
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家庭,人家孩子的好奇心不断被鼓励、不断被激发,终于渐渐成长参天大树;我们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则是不断被打击、被碾压,并日渐萎缩成一个一个胆怯猥琐、苟且平庸的“小矮人”!所以,很赞成一个说法“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是父母亲手塑造的”!我这里补充一句,每一个平庸的孩子,同样也是父母亲手塑造的!
请大家看一段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1分钟短视频!
视频里的年轻人胡振宇(1993年人,汪涵的节目录制时间是2014年),来自我的老家江西九江。他14岁时就开始自己在淘宝上买材料研制炸药(研制费用靠网上募集以及他自己给人做钢琴家教筹得),现在成了闻名全国的研制探空火箭的天才少年。在《天天向上》节目现场,他还为观众弹了一曲漂亮的钢琴。望着这个少年弹钢琴时的潇洒背影,主持人汪涵发出由衷的羡慕——”会弹钢琴的男生真的太帅了!”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会这样出色?请中国所有的家长们听听胡振宇在视频里说的那段话,“呵护你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孩子的梦想”!
重复一遍,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在你看过这篇文章后,千万不要再干打压孩子好奇心的蠢事,而要不断不断地鼓励、支持、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参天大树是浇灌出来的,优秀的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或者是人民教师,请切记这一点!
2,自律
自律对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几乎所有成功人士身上积极心智模式的标配。自律是获得力量与勇气的基础,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克服无数困难,需要长期的辛勤付出。而缺乏自律的人,内心深处通常缺乏真正的力量与勇气,几乎难以取得任何事业上的成功。
重复一遍,任何一个人要在未来取得事业的成功,缺乏自律的品质,一切都是空谈!自律是取得一切成功的前提条件,即使是在读书方面,如果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学习成绩也必定好不到哪儿去!
3,良好的人际关系
上世纪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以及当今中国著名企业管理教父——华为集团掌门人任正非都说过,在同等条件下,事业的成功80%来自于机会,而机会的80%来自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现在流行的职场语言来说,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会大大地助推你在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功!
在大城市工作的职场精英们,普遍明白“良好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中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居民以及大城市里许多混日子的中低收入人群而言,他们依然对此“浑然不觉”。这样的人群大概有多少呢?至少是数以亿计!所以,这篇文章更多的应该是写给那些对如何正确教育子女一无所知的年轻父母们。他们在这方面的懒惰与无知,只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在很大概率上,重复自己的糟糕命运!
至此,总结一下。家长们务必清楚,孩子的性格品质塑造决定孩子的未来命运。在0—16岁之前,尤其是0—6岁的关键期,是我们父母用心塑造孩子未来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说明你没有尽到父母应有的责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父母!如果将来你的孩子混得不好,过得不幸福,请记住:这是你们做父母的自己亲手造的孽,是你们应得的结果!
所以,被迫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广大农村的年轻父母们,请无论如何,哪怕少挣一点钱,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要让孩子在将来重走自己的凄苦人生!
那么,上述优秀性格品质如何塑造?有没有具体方法?
前面讲过,性格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大概60%来自于基因遗传,40 %来源于后天成长环境。而儿童后天的性格成长,主要是受父母的日常行为模式影响,并于0—6岁期间基本形成。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性格品质,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首先做出榜样!
但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讲,改变自己多年的不良行为模式非常痛苦,也难以做到,怎么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你只能寄希望于孩子基因遗传的组合出现变异,天然拥有你们父母身上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否则你们不大可能教出性格品质优秀的孩子!
那是不是非得父母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品质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呢?我的观点是:不一定!我们发现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尽管自身比较成功,但是由于对孩子教育理念上存在问题(比如溺爱或者过于要求苛刻等等),也会导致孩子将来出问题。而有些父母虽然自己混的一般,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做出适度的改变,于是孩子接受到了这种“爱”的感染,最终做得比父母更出色、更优异!
所以,我的结论是,只要父母有为孩子改变的良好意愿,真心往正确的教育方向上鼓励,孩子仍然有希望养成优秀的性格品质!
下面介绍具体方法:
1,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A,慎重对待孩子的提问
关键词:呵护孩子的提问热情,引导孩子的提问方向!
孩子年幼时普遍好奇心强,会提很多稀奇古怪的让大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家长由于不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通常会忽视孩子的这些数不清的令人头疼厌烦的“为什么”,要么很随意的敷衍一下,要么干脆置之不理,甚至会很粗暴的责怪孩子“哪来那么多废话”!
其实家长们都知道我们自己的知识非常有限,无法总给孩子正确的答案,这时最容易出现尴尬甚至厌烦情绪。但是请记住,孩子提问的时刻恰恰是你鼓励和引导孩子好奇心的关键时机。你可以学学西方的家长,尝试另一种做法,坦诚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觉得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你可以试试问学校的老师,或者去看看《儿童百科大全》里有没有答案。另外,还可以把先这个问题记下来,等你长大后自己去研究。爸爸妈妈相信,如果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一定会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甚至会登上报纸也说不定!”
看明白没有,上述这种处理方式就是“鼓励、呵护、引导”的处理方式(具体操作上,家长可以借鉴这种思路灵活处理,不必照搬)。而如果你只是冷漠、粗暴的对待孩子的问题,实际就丧失了激励孩子好奇心的大好时机。不要小看这个看似细小的差别,只要你一直持续的如此鼓励、引导,日积月累之后,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开拓性会远远超出同龄人,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会令家长自己都感到惊讶与惊喜!
B,鼓励动手实践
关键词:鼓励孩子参与各类动手实践、支持孩子适度冒险!
诸位家长,你们觉得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选择!在之前的文章《愿此文,是你走向幸福的开始》里,我专门谈过这个观点。我们的大脑每天要对周围的信息进行识别、分析、衡量、判断,并作出成百上千个选择,这种实践能力的锤炼,决定着我们的每一个日常言行。日复一日的积累,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内容就会千差万别。有的人会勇敢、果断、坚毅,有的人会胆怯、优柔、脆弱;有的人过得富有、充实、精彩,有的人过得贫穷、无聊、平庸。所有的这些,都源于各自的选择能力在日积月累之后的差异!
那么,选择能力究竟是怎么来的?坦白讲,除了亲自参与生活中的各类实践活动,任何人都无法强行给予。因为这种能力是一种完全靠孩子大脑自己筛选、判断来完成的独立自主的行为。任何外来的干预和替代,都是妨碍他的自我选择能力的锤炼与培养的。所以,一个强势的父母通常意味着一个弱势的子女,为什么?就因为强势的父母经常代替子女做了他们认为正确的决定,剥夺了孩子选择能力的锻炼成长机会!于是,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反而失去了“做决定”的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就会逐步变得懦弱无能、优柔寡断、胆怯逃避!
此外,为什么要鼓励孩子适度冒险?因为冒险实际是在锻炼孩子的胆量,培养他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人的能力成长及价值体现,通常与你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成正比。缺乏冒险能力与勇气的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即使机遇降临,也通常是表现为逃避、退却,所以基本上也难以取得像样的成就!
C,大量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的原则是喜欢!
课外阅读对好奇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书籍都是前人或当代精英们各种人生经验与阅历的浓缩精华。孩子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各类尖端知识,填充知识深度,更重要的是,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会极大地打开孩子的思维宽度,引发大脑的联想能力与创造性。与此相反,知识面比较窄的孩子,普遍想象力弱,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个作文也常常干瘪无趣,读起来费劲的很!
但是,有些家长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给孩子强行制定许多阅读任务,提高阅读难度,其实这会挫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导致厌烦心理。正确的做法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图书,而且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一步步培养。当他的阅读量到了一定阶段后,孩子自己就会去寻找能让他更感兴趣更有深度的书。所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原则很简单——阅读内容必须是课堂以外的,而且一切以兴趣为前提!
2,如何培养自律?
自律的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把握好几个原则。
A,自己不要介入太多
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修改要执行的内容,在孩子执行情况不好时,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但是千万不要去强行干预孩子的具体执行行为!
什么是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自己承担后果。如果家长强行代替孩子去“约束孩子行为”,那么实际上这就不叫“自律”了,而应该叫家长的“替代式自律”!等孩子长大以后,他的自律能力实际并没有形成。所以,现在大学校园里各种逃课、在宿舍通宵打游戏、刷韩剧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实是多数家长错误的”替代式自律”造成的理所当然的结果!
B,从小目标开始。
习惯养成切忌一下子定太高的目标。一旦做不到,大人小孩都会陷入失败的焦虑情绪。市面上所有的习惯养成书籍都会告诉我们,目标制定应该从最有可能做到的,不让自己感到压力与焦虑的任务开始,循序渐进。等能够完成80%的原定目标后,再逐步提高目标任务。
举例说明。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每天练琴1个小时(或者练习画画、练毛笔字、课外阅读等等)的良好习惯,应当怎么做?首先,建议从每周抽出一天练琴10分钟开始。这种情况孩子最没有压力,连续两个月八周内有六周做到了,给孩子一个奖励。接着争取做到每周两天练琴10分钟。依次类推,争取每周五天里有四天能练琴10分钟。达到目标后立即给孩子奖励。然后逐步把目标提高到每周至少四天练琴15分钟,20分钟,25分钟------。直到孩子自己习惯成自然!但是每个阶段达到预定目标之后仍然要记得立即奖励孩子。
C,要始终保持耐心
切记:计划里要提前预留失败和出现反复的空间!
任何好的习惯养成都有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在中途出现各种反复的情况,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遵循事物形成规律。如果中间孩子出现了不想执行或遗忘的情况,不要给孩子贴坏标签,下结论认为自己孩子就是这么差劲。正确的做法是,安慰孩子,告诉他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没什么,就连鲁迅、胡适等大师级人物也有经常偷懒,制定的计划不愿意落实的时候!帮助他卸掉心理包袱,不要过度自责。分析一下具体原因,改善、微调原有计划,重新上路即可!
3,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如果往深了说,最终都会涉及沟通的艺术。这种话题足够写一两本书,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无法成为沟通领域的专家,缺乏真正的沟通技巧。所以,这里讲的只是我们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
A,做自己
关键词:自尊自重,不卑不亢!
首先,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就是做好自己。只有你自己本人是有能力的,有特点的,有值得他人看中的某种价值(包括富裕、英俊漂亮、诚实、开朗、幽默、机灵、责任感强-、有某方面一技之长-----等等),那么你在人群中才有立足的基础。没有任何价值的人,只会受到各种冷落与歧视,因为你不具备最起码的吸引他人“互利交往”的基础。
任何人群的长期交往关系一定一定是以“利益互惠”为原则的(这里说的利益包括名誉、地位、便利、情绪、知识、技能等等,不单指金钱)。所以,不要去抱怨社会的冷漠与势利,因为我们自己也同样有自私、冷漠、势利的一面。你不要把自己的道德水平估计的太高,也不应把周围世界看得过于美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做好你自己,让自己至少有某方面的价值。
需要澄清的是,哪怕你再富有、再漂亮、再牛逼,也永远会遇到比你更富有、更漂亮、更牛逼的人。如果你以过于自卑或者过于嫉妒、傲慢的心理来应对周围世界,那么我敢保证,久而久之,你的内心一定伤痕累累,极其痛苦!
所以,我们需要回到普世的人生哲学,修炼“做自己”的人生智慧。告诉孩子,人生在世,最最重要的是要尽早的学会“做自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交往自己感兴趣的人。其他的任何形式的比较都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甚至是痛苦!如果看不明白这一点,那你的人际交往关系一定会陷入迷途,就算表面或许能赢来一些利益和风光,内心深处却注定孤独凄凉,顾此失彼------
B,有气度
关键词:敢于付出,不怕吃亏;欣赏他人,成全他人!
通常来讲,小气的父母很难教出大气的孩子。小气的人也几乎难有良好、广泛的社交人脉关系。那么,小气究竟会导致什么后果,大气与小气到底会带来什么区别?
大气的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相互帮衬,结果是互利互惠,机会越来越多,大家一起发展、提升,一起分享、获益。小气的人往往斤斤计较、不愿吃亏、不愿付出,而且互相打击、拆台,其后果是,第一,人脉圈的薄弱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各种人生机遇,对工作的顺利、生活的便捷都会带来看不见的损失。第二,自己经常陷入与周围人的比较当中,而且会在小格局内为一点蝇头小利纠缠不放,整天忿忿不平,抱怨、嫉妒,生怕自己吃了一点亏,总觉得整个世界都欠她的!
所以,大气与否其实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越是大气的人越能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性阴暗面,活得相对洒脱、幸福。越是小气的人,越容易在内心深处积累阴影面积,整天被人性阴暗面纠缠,所以活得并不痛快。而且,越到老年越讨人嫌!
声明一下,这里只强调人际交往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他的各种小技巧,比如赞美、微笑、主动沟通------等等,可以等到孩子工作之后自己去学习、磨练。但是做自己、有气度这两点最好从小养成。否则,成年之后再来改,会非常困难且痛苦!
最后再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性格的塑造是不可能完美无缺、面面俱到的,也是不实际的。因此我们只能去分析、研究,看看那些关键品质会对未来命运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的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的研究结论,希望给家长们带来借鉴与思考,但不要求读者全部认同。
我的观点是在阅读了很多中外各类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特别是结合了自己的成长体会,走过了很多弯路之后总结出来的(中学教师出身,对素质教育做过一些自己的探索)。我个人认为,如果孩子从小能不断激励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的孩子注定不会太普通。倘若能养成良好的自律品质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那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没有理由不成功,至少是不会混得太差!
为什么我没有写大家普遍强调的“自信”这个词呢?根据我本人的理解,认为“自信”是模糊的概念,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事实基础才能建立。你在这个领域有自信,不代表在其他领域也有同样的自信。比如,有人做程序员很自信,但是和异性交往却胆怯紧张,一筹莫展。有人很有音乐天赋,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可能一塌糊涂。所以,我更愿意把自信的形成根源再往深处挖一挖,觉得如果孩子能在本文里提到的好奇心、自律、人际交往能力这三个领域都能取得自信,形成一个稳定的“动力三角关系”,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能比较全面的覆盖今后的工作与生活。
再重复一遍,尽管我不是什么教育界大咖,还是愿意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即塑造性格最关键的“动力三角关系”,包括好奇心、自律、人际交往能力。我相信,只要家长们努力塑造好孩子的这三项品质,就等于帮他打造了一个自信心的“三角稳定器”,他将来一定会具备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能力,拥有阳光灿烂的幸福人生!
以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