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信任他们,因为爱比信任更加简单,但信任却比爱困难太多,因为孩子往往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这就导致了失望、焦虑、抱怨、指责,以及无穷无尽的干预,这是亲子冲突的重要根源。”当我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说的我自己。
自从老大上了高中以来,面对他的英语成绩,我莫名的就开始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的测试后,当我看到他在他们班里英语成绩大多是靠后的时候。其实我也看到了,他已经非常努力、非常用功的在学习了,也许是基础太差,也许是词汇量太少,总而言之,英语基本就在110分上,这和他们班其他的孩子相比,就已经是非常的差了,于是我就开始了焦虑,甚至试图去干预他的学习。当我开始了我自以为的说教时,我们的冲突也就产生了。
魏老师说,我以为我在全力以赴的帮孩子,实际上很可能在无形中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障碍。或许我一直在他面前唠叨的英语,无形中也给他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我就是学不会,不管怎么学?,我就是学不好。我想这就是我对孩子不信任的一种表现吧!
我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信任孩子,然后和孩子进行对话,引导孩子并给他们健康的指引,帮助他们省察自己学习上的疏漏,找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魏老师说,焦虑的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我感觉就是这样,我觉得只有孩子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才能够避免走弯路,最终走向幸福。其实仔细想一想,我所谓的幸福,在孩子的眼里是幸福的吗?就如同魏老师所说,本质的幸福关乎自由,自由的人才是幸福的,而不自由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
现在想来,或许很多地方我做的就是错的,我们自以为的天经地义,很可能并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我觉得高中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他们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其实只要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也无可厚非。
很多时候,我们是将自己的感觉当成了事实。比如说我们感觉孩子最近不努力,然后我们就把这一种感觉当成了事实,然后再去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学习,去生活。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就觉得孩子辜负了我们的信任,而实际上这只是不符合我们的期待罢了,并不是真的错误。有些时候孩子就是通过错误成长的,而信任的本质恰恰是对错误的包容与忍耐。
当然,这里说的信任,并不是放任。信任与放任的区别就在于:信任不是盲目的“让你自由”,即“我不管你”,而是包含了一种不妨碍主体的深度支持,这种深度支持由两样东西构成,守护与支持。
守护就是设立边界,帮孩子排除不必要的本质的危险,也就是说,父母是孩子的底线,有些事情孩子是绝对不能做的。支持就是传递,期待进行引导,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当然,也包括心理支持。
信任确实很难,我们总是试图将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总是试图告诉孩子,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却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是要自己过的。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自由的父母;守护好孩子,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成为自由的孩子,去建构一个自由的未来。而这两个方面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因为度的把握确实有难度。
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那么即使成绩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也应该努力的去信任孩子,多给孩子提供一些信任与帮助,引导他们过一种自由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