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太擅长写读后感,从小就有这毛病,写的细吧,有抄袭的嫌疑,写的粗吧,又显得漫不经心,但为了让自己有所成长,我还是希望强迫下自己尝试着一些不太擅长的东西。寒假期间,自己逼得读了几本文史类书籍,其中《王阳明一切心法》是其中一部,是号称当世隐士熊逸的作品,分上下两册,与其说这是一部哲学心法书籍,不如说是一本具有哲学味道的王阳明传记更确切些。
全书以王阳明的平生经历为主线,围绕王阳明对自我学术也即阳明心学的开创和发展以及传经布道为核心,为我们慢慢展现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在我觉得,熊逸写的这个作品,不太像是给我们剖析推荐阳明心学,更像是他对阳明心学的一个理解和剖析,甚至有些个人主观成分,书中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包含的个人褒贬意味尤其明显。当然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多读者能捕捉到世人对阳明心学存在的不同理解,或者说同一个理解的不同立场。作品封面标识着很明显的一句话:异端信仰下的典范人生。这句话基本上是概括了熊逸作者对阳明心学和王阳明本人的总体评价,书中的主旨也基本上是按这个调子在展开畅写。
全书撇开熊逸对阳明心学的评价部分以外,作者对儒学的理解,以及对阳明心学的剖析尤其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书中偶尔会穿插一些儒学与佛学类的哲学思想相比较,能让人理解起来更加通俗易懂。如书中提到一个小故事:王阳明在游览知名寺院时,遇到一位禅僧,每天既不讲话,也不睁眼,如是者坐关三年。王阳明见此,已呵斥的语气对高僧说:“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这正是佛学中禅宗“棒喝”手段,和尚受了惊吓,不觉睁开了眼张开了口,和王阳明攀谈起来。王阳明问和尚家里还有谁在,和尚答道母亲尚在,再问可否挂念母亲,和尚答道不能不挂念,于是王阳明从骨肉亲情的天性来开导,和尚边哭边谢,当天就还俗回家了。
针对这小故事,作者熊逸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虔诚的佛教徒看来,这并不说明王阳明掌握了最高的真理,而仅仅说明这个和尚的心志不坚、道行太浅。倘若在站在今天价值多元化的立场,我们会觉得王阳明实在多管闲事,何不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原则,何必非要扭转别人的价值观呢?......,无论如何,在这一场对话里,和尚因为三年多来只是打坐,不读书、不学习,以至于吃了没文化的亏。他只要多花点时间在佛教典籍上,其实大有反驳的余地。...... 譬如骨肉亲情问题,佛陀虽然抛妻弃子,貌似做了一件有悖人伦、刻薄寡恩的事情,但他在得道之后回来度化妻子和儿子,使得他们也能跳脱轮回苦海,这难道不比守着家人一起在苦海里受罪更好?”
当然,如果你读书看到作者熊逸简单的以这个观点来反驳王阳明呵斥和尚的理由,那你就有点过于肤浅了,接下来,熊逸笔锋一转,直接触及到儒家和佛家的根本矛盾:两者宇宙观不同,他们对价值观的不同取舍其实源于对宇宙真相的不同理解。紧接着,开始对读者科普佛学的一些核心思想,让读者进一步理解为啥佛教的基本修行里要求教徒出家修行、不蓄产业。
我举书中的这个片段例子,其实是想说明,这部书的作品最大的亮点,不是很简单的向我们展示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和他的阳明心学,更多的还是从不同的立场去对阳明心学去剖析理解,至于读者最后信不信仰阳明心学,作者暗含着“你们看着办”的味道!(上)
备注:我打算下一篇把《王阳明一切心法》中熊逸对阳明心学剖析精华部分整理出来,有兴趣的读者请给我点赞,让我加把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