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3e02作业:千字文,用中文写现在完成时,但不用“了”,多用定语但不用“的”,禁用“!”
《你往何处去》读书报告
机智如我,做事必须“一箭双雕”,即完成《好中文》作业,也完成读书会作业。
《你往何处去》作者亨利克·显克微支于1846年出生在波兰一个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钳制学校而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流畅,深受读者欢迎,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
显克微支一生著作等身,特别于1895年完成长篇历史小时《你往何处去》,为他获得世界声誉。这部小说充满异国情调,通过罗马青年将领和基督徒少女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罗马帝国暴君尼禄荒淫骄奢的生活、惨无人道的暴政以及对早期基督徒的无情迫害。作者试图以早期基督教运动和悲壮斗争来其实人们,人性必将战胜“兽性”,仁爱定能制服暴政,人类的进步理想和坚定信念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1905年,显克微支力挫托尔斯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显克微支在瑞士病逝。
在火车上、在床上、在驾校,我断断续续用20多个小时把这套书读完。阅读过程并不艰难,因为这本小说情节紧凑,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也很精彩。
想谈其中一个人物,裴特洛纽斯,因为他“戏份”较多,个性也较突出。如今有许多知识分子了解过基督教信仰后仍远而避之,我认为其中一部分与裴特罗纽斯相像。
先贴上瑞典文学院颁奖辞中一段评论:
作者对裴特罗纽斯不吝笔墨的描述使人物的个性更加突出。这个角色是参照古代著名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创作的。显克微支以《编年史》上简短的两章为基础,加之自身深刻的观察与身临其境的体会,终于把这个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成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笔下的裴特罗纽斯,是矛盾的综合体,既有世故老练的一面,又被人们称作“风雅大师”;他是一名享乐主义者,但更是一名怀疑论者,他认为生命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享乐令人变得懦弱无能,所幸的是他仍然还具有大丈夫的勇气。……他并不了解也瞧不起基督徒,在他眼中基督教义所推崇的以德报怨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毫无价值与意义。他完全无法理解基督徒祈求来生的行为,觉得那如同有人宣称一天从夜晚开始一样奇怪难解。
总体来说,裴特罗纽斯这个人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他是享乐主义者。他有机会取代死对头蒂杰里奴斯做禁卫军总首领,在争斗中完全取胜,但他不愿被繁琐工作束缚,宁愿只做一位“风雅大师”,靠动动脑筋、玩玩语言魔术取悦皇帝,维持高贵身份和奢靡生活。
他多次劝维尼裘斯用简单方式把黎吉亚搞到手,并且只把她作为一份财产和一件“艺术品”而已。原定计划失败后,他又劝维尼裘斯不要眼光太狭窄,试着从旅游和其他女人身上寻找生活乐子。
他在很多次机会中了解过基督教信仰,甚至与使徒保罗深入交流过,但他认为“基督教教义不是为我设立的。”他不能抛弃“蔷薇花冠、宴会和放荡娱乐”,因为他一辈子在追求着这种幸福,再也容不下别种幸福。
他享受着奢靡生活和醉人爱情。家中器具极为贵重,招待客人用黄金、宝石杯子,每日让仆人用香料、竖琴伺候他。他发现女仆欧妮姬美若天仙并且对他忠诚、崇拜,便毫不犹豫与她成亲,并在与维尼裘斯谈话中常常透露出喜悦和享受。
第二,他有不凡智慧和高超艺术品位。昏庸皇帝尼禄纵火焚烧罗马并栽赃于基督徒时,他深刻认识到:“这个充满了罪恶和癫狂的变态机制,是不会长久的。罗马这个城市,统治者这个世界,但是也是一个巨大的毒疮,它的周身充满了难闻的尸臭味。它的生命早已腐朽不堪,即将面临灭亡。……在这个罗马统治的世界里,它的生活,更多像是一场马上要结束的疯癫舞会,一种末日的狂欢节。”
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品位让他赢得“风雅大师”称号,并在一次次口才和计谋较量中胜过众多大臣,使皇帝对他言听计从、格外器重。
第三,皇宫里荒淫腐朽,他却在某种程度上坚守着道德观念。尼禄下令烧毁罗马后引起公愤,为了平息众怒他打算栽赃基督徒,说他们放火烧的罗马。这时裴特罗纽斯“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他想起那些基督徒,虽然他不赞成他们的信仰,但他知道他们的纯洁善良。为解救维尼裘斯和黎吉亚,用时也为救千千万万纯洁善良的基督徒,他宁肯冒险把自己性命搭上,也要试着在皇帝面前挽回大局。很遗憾,皇帝已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纵是裴特罗纽斯也失了回天之力。
以上对于裴特罗纽斯都是溢美之词,实际上,如果不从信仰角度看,这个人物几乎称得上“高尚”。但这本书之最根本主题恰恰是信仰,脱离信仰认同,裴特罗纽斯便只能是一个悲剧人物。
之所以悲剧,在我们看来似乎简单,无非是放不下“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约一2:16)”。耶稣曾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裴特罗纽斯或许也是一个明证了。
书中也深情描述到彼得、保罗如何走向生命终点,他们的逝去悲壮而伟大,甚至有感人至深的意味。特别是使徒保罗在生命最后阶段所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照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在本书中调整语言加以叙述,被瑞典文学院评为最美精彩片段。
以上是读书报告。
回顾发现,其实本文对裴特罗纽斯的深入分析很少,可能除了“贪图享乐、固守骄傲”外,我实在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不信基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