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临近毕业正好有一些同学问过关于大论文的写作技巧,再加上自己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以及感谢课题组老师们提供的建议),所以这几天稍微整理了下,形成了大论文写作技巧的初步版本。
整理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在大家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带来一些帮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经由大论文写作过程沉淀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不过如果只是自己整理的话信息永远是固态的、局部的,所以希望通过交流分享让信息流动起来,形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
对于本文的行文组织,第一部分按照论文写作的时间顺序整理了各个阶段的一些写作技巧;第二部分按照论文章章节的组织结构概括了各个章节的一些表达技巧;第三部分以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模板为依托,整理了论文各个部分格式检查的注意事项;第四部分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
其中自己是航空背景,所以整理的技巧可能主要适用于工科的一部分论文(非化学等实验学科),其他学科的文章写作可以通过[参考文献中的内容]进一步了解。
此外,个人对于学术研究的认识和深度还非常有限,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为方便大家提出改进意见,同步做了个可进行实时编辑的腾讯文档(https://docs.qq.com/doc/DS01Jalpzc1BvUUpM),大家可以直接在文档中对本文内容进行修改补充(修改内容可以标下颜色以作区分),之后根据各位的意见进行完善后会争取再出个2.0版本。
最后,祝大家毕业顺利!
wyq,2020年12月1日,上海
目录结构
第一部分:写作阶段划分与tips【时间,写作过程】
1.1 从素材到初稿
1.1.1 构建结构(提纲);1.1.2 填充内容
1.2 初稿的结构调整
1.3 成稿的表达梳理
1.3.1 对各小节内的语句逻辑局部优化;1.3.2 对于用词表达进行增删;1.3.3 对错别字进行检查
1.4 成稿排版和表达核查
1.4.1图表;1.4.2公式;1.4.3文字格式;1.4.4标点符号;1.4.5专有名词/术语;1.4.6缩略语;1.4.7序号列表;1.4.8页眉页脚页码;1.4.9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对于每个章节写作的tips【空间,论文结构】
2.1标题
2.2 摘要
2.3 第一章 绪论
2.3.1研究背景;2.3.2研究现状; 2.3.3研究内容; 2.3.4 本文组织结构
2.4 第x章 xx(方法部分)
2.4.1 基本结构;2.4.2 组织方式:按照章节、小节、段落、句子(主题句与论据)的方式进行介绍
2.5 第x+1章 工具设计(按需)
2.6 第x+2章 方法验证
2.7 第n章 总结与展望
2.7.1 研究总结;2.7.2 研究展望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第三部分:格式检查checklist(以交大硕士论文格式要求为例)[4]
3.1 标题页面与题目
3.2 摘要
3.2.1中文摘要;3.2.2 英文摘要
3.3 目录
3.3.1 目录;3.3.2 图录/表录
3.4 正文
3.4.1 章节标题;3.4.2 页面设置;3.4.3 字体;3.4.4 字号;3.4.5 标点符号、专有名词/术语、缩略语、序号列表
3.5 图表
3.5.1 图;3.5.2 表
3.6 公式格式
3.7 页码页眉页脚
3.7.1 页码;3.7.2 页眉
3.8 参考文献
3.8.1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3.8.2 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编排
3.9 附录
3.10 致谢
3.11 硕士期间论文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方法性、原理性的经验记录
通识的tips
学术论文写作是搭积木,结构清晰层层累加(文章组织安排);通过目录检查逻辑的衔接性、标题的准确性
整篇文章的研究问题(起点)要体现重要性、新颖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可行性
对于自己的工作(摘要、研究内容、研究总结、创新点等),进行分类描述且结构相互衔接,多用动宾短语,如提出了xx,建立了xx
同时,不只是提出了xx方法,还要有意义,所以一般围绕需求/问题,提出了方法,解决了问题,提高了xx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
设立每个章节的checklist进行检查
论文不要只放在一个电脑里或者u盘里
更通识的tips
第一阶段先整体调整结构,再优化细节
第二阶段逐个章节局部优化带来全局感受的焕然一新
举一反三,总结写作的常用句式
对论文版本、修改过程进行日志化
论文组织、语言表达像muscle一样可以锻炼
从评委、审稿人角度来看文章的结构和创新点,会更清晰理解文章的质量和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部分:写作阶段划分与各阶段tips
从写作过程的时间维度进行组织,可将论文写作分为四个阶段(此处假设已经有方法和成果了,以下只针对如何整合、组织研究成果的素材形成论文成稿):从素材到初稿(形成逻辑框架与基础内容)-->初稿的结构调整(增强内容的逻辑性)-->成稿的表达梳理(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成稿排版和表达核查(确保文章格式的标准)
1.1 从素材到初稿
1.1.1 构建结构(提纲)
步骤一:明确研究内容、创新点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是文章组织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一方面,文章标题要与研究内容紧密贴合;另一方面,要建立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可以围绕创新点进行分点细化,或者通过研究内容提炼各个创新点)
步骤二:围绕研究内容形成框架
进而,围绕研究内容&创新点,串联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现存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试验验证-->总结(贡献)形成文章的核心框架与章节划分,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首尾相扣的闭环
tips:可以参考一些硕博论文,找优质的章节结构作为写作参考
1.1.2 填充内容
进一步,通过充实框架中每个部分的内容来保障核心框架的逻辑连贯性。这一阶段可以先解决有无问题,保证内容覆盖了完整的核心框架,之后在下一阶段对细节迭代优化,锦上添花
1.2 初稿的结构调整
在核心框架内在逻辑完整-->章节划分合理-->内容基本连贯的前提下(这三点很重要,为上一阶段的结束标志),进一步,在文章中按照[自外向内,由大到小]的形式进行每个章节结构和内容调整,具体实现各个章节、小节和段落的逻辑衔接。
# 每个章节/小节的标题能完美地概括该节内容,体现该小节的核心、特色
# 各个章节、小节、段落之间必须包含衔接语句
# 每个小节&段落有主题句[2],主题句要和标题相互呼应,或者做解释说明,递进关系
# 每个段落的内部描述,用一系列论据来解释、深化主题句,且句子之间也要有前后衔接,如首先、其次、之后、进而、最后等
# 更详细的章节内部的组织结构由第二部分的章节2.4 介绍
修改tips
可以将论文打印出来进行整体结构组织的调整,进而开展每个小节逐个更改,最后形成成稿
1.3 成稿的表达梳理
在初稿各个章节、小节、段落的逻辑结构均已基本稳固的前提下(上一阶段结束标志),下一步则可以以小节为单位,同样通过[自外向内]的调整方式,从语句->用词->用字方面,细致梳理文章表达,保证成稿的语言通顺
1.3.1 对各小节内的语句逻辑局部优化
# 结合行文结构对每个小节内部的语句组织、句子间的连接词、句子内部的主谓宾逻辑关系进一步梳理
1.3.2 对于用词表达进行增删
# 在句子间的逻辑基本连贯后,对每个句子内部的用词表达进行增删。
# 步骤一增词:如果不加这个词,是不是就会导致表达不清楚(比如挑出指代不明确的代词[3])-->保证内容准确性
# 步骤二删词:如果删掉这个词,是否可以让人更清晰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避免表达赘余
1.3.3 对错别字进行检查
# 自我检查:检查论文时可以当做帮你的竞争对手挑错,挑的越多越有成就感
# 交叉检查:请别人帮你核对内容和表达问题,内容问题找老师,表达问题根据情况找老师或同学(后面的格式问题也可以找同学)
1.4 成稿排版和表达核查
在成稿每个小节内容通顺的前提下(上一阶段结束标志),主要从图表、公式、文字格式、标点符号、专有名词/术语、缩略语、序号列表、页眉页脚页码、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检查
1.4.1图表
a)对于图
# 图要有坐标轴轴名,参数要有单位,同时参数尽量少用缩写
# 图中要有图例
# 图中不同的线型要清晰区分
# 图中不要中英文杂糅(中文标注可采用宋体,英文标注可使用Arial, Helvetica 或 Times New Roman等字体)
# 组图之间要上下左右对齐
#图片最好以visio格式插入,方便之后进行更改
#图片题注的英文首字母大写
#图中字体不要太小让人看不清,图片颜色不要太深导致打印看不清
b)对于表
# 表的线型格式一般采用三线表(一般没有竖线),即只有表格顶线、栏目线和底线
# 遇到表跨页情况,需要设置续表、表的标题行重复等格式调整
# 表格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如果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5]
# 表格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 表格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格内不宜用“ same as above”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例如,“N/A”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5]
# 表格内应该使用相同的小数位,例如3.4、2.56和1的正确表达应该是3.40、2.56、1.00[5]
c)对于图和表
# 图和表的题注要具备准确性(包括中英文题注)
# 图表编号通过引用->插入题注的方式进行设置,题注插入方式可以自己百度
# 要确保图表题注前后的段落缩进
# 图表中的图片采用插入而不是直接粘贴,可以进一步保证图片质量
# 每个图/表在文中都要有“见图1-1”,“表1-1展示了xx”等结构进行定位
# 正文中图表编号要连续,并与实际图表编号保持一致(可以通过交叉引用插入题注编号)
# 对图、表的内容要在文中有解释
1.4.2公式
a) 公式内部格式
# 公式尽量用mathtype
# 公式后应注明序号,并按章节顺序编排。公式的序号右端对齐,通过tab编排
# 公式中的等号前后有空格
#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 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4]
#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数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4]
b)公式中符号的解释说明
# 因模板而异,比如另起一行空两个字,写“式中”,然后再起一行,通过破折号解释符号[4]
c) 公式与正文的关系
# 如果原则上还在同一段落内,公式的后面一行需要顶格
1.4.3 文字格式
# 标题和正文中英文字体与字号核对,英文一般用times new roman
# 段落间距、行距核对
# 页边距核对
1.4.4 标点符号
# 检查句号、逗号、分号、括号等联合运用的合理性
# 中文的符号要为全角
1.4.5 专有名词/术语
# 专有名词(尤其是自己提出来的名词)在文中前后表达要保持统一[3]
# 对于学术术语可通过设置定义来解释
1.4.6 缩略语[3]
# 在首次出现的地方给出解释,或在首次出现全称的地方加括号,将缩写语放在括号里
# 摘要与正文相独立,需要重新设置缩略语
# 不要过多滥用缩略语,否则不易理解
# 设置缩略语列表
1.4.7 序号/列表
# 序号要按照在文中的出现顺序进行编排
# 序号后面的标点符号要一致,比如有无空格,有无tab缩进
# 序号需要按照层级设置统一格式,如(1)、1),包括确定括号是半角还是全角
1.4.8 页眉页脚页码
# 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4]
# 对不同节、横纵页面的页码编号要前后连贯
# 每页的页眉页脚要保证与模板相一致
1.4.9 参考文献[4]
# 参考文献在文章中表达形式标准化,如文献作者[16](上标)通过
#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3]可知”(正常)
# 在文中联合引用多篇参考文献时表达规范,比如[1,2],[1-3]
# 文后参考文献格式统一
第二部分:对于每个章节写作的tips
2.1标题
# 有针对性:范围不要太大或者太小
# 有概括性:能凝练核心研究内容&创新点(包含关键词/关键问题)
# 有吸引力:精炼,且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 或者遵循3c法则(correct正确,clear清晰,concise准确)[6]
2.2 摘要
# 简洁而充分表述论文的背景-问题-方法-成果(结论),并且提及试验验证环节、本文结论和方法的作用意义;
# 方法部分包括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6]
# 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和重要性[6]
# 使用短而简单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6]
# 避免引用文献、图表,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6]
# 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全称[6]
2.3 第一章 绪论
2.3.1研究背景
首先从大背景过渡到小背景,表明小背景的重要性;进而收束到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几部分背景内容,同时这几个部分要有逻辑衔接关系(见下),并逐步表明目前的通识问题;最后陈述研究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对于研究背景中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
比如主题为“基于a的对于b的研究”,研究背景可分为两个部分:a方法工具,b研究对象,大的组织关系可以按照研究对象(b)-->所用方法(a)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述,而每个部分内部可按照发展脉络进行陈述,然后引出当前问题
tips:考虑谁是你的读者,他们阅读时自身掌握了什么背景。如果你的读者对这个主题非常了解,就不需要提供很多背景信息。如果你的读者知识较少,你就需要更加谨慎地定义你的术语[1]
2.3.2研究现状
基于研究背景框定研究现状的分析范围(可能包括几项研究内容分别的研究现状),进而可按照时间进展、逻辑递进、研究方向等方式对各项研究现状分别描述,最后总结研究现状(可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对比归纳),并提出现存问题
# 可以从大背景综述到小背景综述,进而列举现有成果
# 尽量留下的文章是高引文章,有代表性的文章
# 研究现状要引出现存问题gap
# 现存问题可以分点列举,同时表现问题不足造成的后果
2.3.3研究内容
a)研究目标
# 针对现存xx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主题),总体概括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而可以列出几个子目标,分别阐述完成子目标有什么收益
b)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映射,有连贯性、结构清晰,尽量多用动宾短语
#首先介绍为什么设立此项研究内容,然后说明具体要做什么,通过哪些关键技术获取什么样数据,预期的结果
2.3.4 本文组织结构
# 按照文章脉络分别表现每个章节开展的行动,行动的结果
# 其中前后章节的表述要有逻辑衔接
#画一个论文章节框架图
2.4 第x章 xx(方法部分)
2.4.1 基本结构
基本介绍---3.1xx---3.2 xx----3.3 案例分析(按需)---本章小结
2.4.2 组织方式:按照章节、小节、段落、句子(主题句与论据)的方式进行介绍
a)章节&小节
# 一个章节/小节代表一项论点/工作,要具备前后逻辑关系
# 每个章节/小节标题要有内容、有概括性,能反映这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创新点
# 每一章应包含首尾概括结构:每一章前面有一个几行的摘要,交代这一章包含哪几部分内容(包括第一句的一些背景介绍);每一章结束有一个小结,总结本章主要结果和结论(更professional,详细),以及与其它章节的关系等[1]
b)段落
# 每个小节的段落要合并支持论点,通过一定的逻辑排布进行组织,同时每个段落内部要主题明确,结构紧凑
c)主题句
# 每一段都需要一个主题句来断言和控制它的主旨,一般可放在段落的开头、结尾[1]
主题句的特点[1]:
# 明确专一(对论文结构贡献)
# 有特点,能够支持甚至深化论点(对论文结构贡献)
# 和上下文主题句相互衔接(对上下文贡献)
# 逻辑上控制整个段落(对本段内部贡献)
d)论据
# 进而由一系列论据来解释/支持/扩展主题句
# 论据间要有衔接关系,如通过时间、示例、补充、重复、相似、例外、顺序、强调、因果、总结和结束的过渡词或过渡短语[2]
# 在论据中适当重复该小节的关键词[2]
# 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先讲基本知识再讲新的知识,建立层次化理解[2]
2.5 第x+1章 工具设计(按需)
工具设计---工具实现---实例分析
2.6 第x+2章 方法验证
# 先介绍验证对象,后进行具体实验/试验
# 尽量通过定量方式、可视化方式、结构化方式进行呈现
# 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验证本方法的优越性(内容完整性、准确性、效率、时间、可扩展性等)
2.7 第n章 总结与展望
2.7.1 研究总结
# 学士论文需要列举主要工作、硕士论文需要列举贡献、博士论文需要列举创新点[1]
a)方法的创新,需要指出是什么样的方法及其关键特征。
b)结果的创新,如是否发现了新的现象,得到了新的规律,纠正了错误的认识,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手段。对新现象、新规律、新认识、新知识和新手段进行简要描述并指出其重要性。
c)结论的创新,如弥补了什么研究空白,突破了什么技术瓶颈,创造了什么知识,提出了什么新的方向等。
# 结论中要表明贡献的重要性,新的启发或者维度
2.7.2 研究展望
# 分点列举现有研究不足,未来研究方向
2.8 参考文献
# 高被引量为主,知名文献为主
# 近5年文献记录要多一些(不少于1/3)[4]
# 英文参考文献多一些(不少于1/2)[4]
2.9 致谢
# 不要抄袭原来的,致谢部分也会进行查重
第三部分:格式检查checklist(以交大硕士论文格式要求为例)[4]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目录,5、符号说明,6、论文正文,7、参考文献,8、附录,9、致谢,1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1 标题页面与题目
3.2 摘要
3.2.1中文摘要
# 摘要上方的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段前段后0.7厘米,单倍行距
# 摘要二字中间空一个:黑体3号字,段前段后0行,单倍行距
# 摘要与内容之间空一行
# 摘要内容宋体四号字,1.25倍行距
# 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
#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学结构式、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
# 摘要内容与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 关键词四号黑体:3-5个关键词,按外延由大到小排列,建议采用EI标准检索词,四号宋体
3.2.2 英文摘要
# 英文题目三号居中,全大写,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Times New Roman加粗,段前段后0.7厘米
# “ABSTRACT”三号居中,Times New Roman加粗,段前段后0厘米
# ABSTRACT与摘要内容之间空一行
# 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Times New Roman,四号字,1.25倍行距
# 内容与关键字之间空两行
3.3 目录
3.3.1 目录
# 目录二字采用黑体3号字,段前0.7厘米,段后0厘米。“目录”与所列条目之间空两行
#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号,含: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顶格书写,二级标题缩进一格,三级标题缩进两格)
#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黑体小4号字。其余用宋体小4号字,段前段后均为0。所有标题1.25倍行距。
3.3.2 图录/表录
# 图录、表录二字采用黑体3号字,段前0.7厘米,段后0厘米;题目与条目之间空两行
# 图录与表录得条目均使用宋体小4号字,段前段后均为0,1.25倍行距
# 图录表录不能与图表分页出现,同时不能因为图表而导致页面留出大量空白。可以适当将后续段落的文字前置填充空白
3.4 正文
3.4.1 章节标题
# 一般只划分至三级标题
# 各层次题序和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3.4.2 页面设置
# 页边距:上3.5厘米,下4厘米,左右均为2.8厘米,装订线靠左0.5厘米位置。页眉:2.5厘米。页脚:3厘米
3.4.3 字体
# 论文中的中文字体除了图表题注为楷体_GB312外,其余全用宋体
# 英文字体则要求为Times New Roman
# 如果英文与数字夹杂出现在黑体中文中,则将英文与数字作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再加粗处理
3.4.4 字号
# 目录题目(目录、图录、表录)——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7cm,单倍行距
# 章标题(第x章)——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7cm,单倍行距
# 节标题(x.x)——黑体四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7cm,单倍行距
# 条标题(x.x.x)——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3cm,单倍行距
# 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1.25倍行距
# 正文后的题目(参考文献、致谢、攻读xx期间发表的论文)——黑体三号,居中,段前0.7cm,段后0,单倍行距
3.4.5 标点符号、专有名词/术语、缩略语、序号列表
# 标点符号核查参考章节1.4.4
# 学术术语定义核查参考章节1.4.5
# 缩略语核查参考章节1.4.6
# 序号核查参考章节1.4.7
3.5 图表
3.5.1 图
# 图要有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Times New Roman,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
# 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 图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 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 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不同分图之间相互对齐
# 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1
3.5.2 表
# 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硕士学位论文可以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也可以只用中文
# 表名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数字宽度)
# 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合并单元格)
#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如所“表1-1xxxx(续)” 或“表1-1(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编号后加“(续表)”,表题可省略。续表应重复表头。
#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的编排建议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没有竖线)
# 表中文字用宋体5号字。表中单元格的间距合适,紧促美观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1
3.6 公式格式
# 公式的序号右端对齐
# 公式后应注明编号,按章顺序编排
# 公式中字符大小合适,基本字符为5号字体,不宜较大
#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 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破折号占二个字,注释物理量需用公式表示时,公式后不应出现公式序号
# 公式下面的“式中”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
# 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数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2
3.7 页码页眉页脚
3.7.1 页码
# 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
# 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8
3.7.2 页眉
# 页眉居中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字体采用小五号
# 边框采用双横线,粗线在上,细线在下,粗细为2.25磅
# 中英文封面没有页眉,也没有边框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8
3.8 参考文献
3.8.1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
# 引用单篇文献时如“二次铣削[1]”;引用两篇文献时如“原位生成的TiB主要有针状或晶须状[21, 22]”;引用多篇文献时如“蠕变断裂以沿晶断裂为主[5-7]”(均为上标形式)
#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3]可知”
#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3.8.2 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编排
# 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中,必须按顺序标注,但同一篇文章只用一个序号
#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不少于100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 教材、产品说明书、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和各类标准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 本人在攻读本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不应列入参考文献
#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
# 参考文献编排示例:
# 格式要求
# 其他要点参考章节1.4.9
3.9 附录
3.10 致谢
3.11 硕士期间论文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1]学位论文写作的七大问题 https://www.sohu.com/a/327936711_100297226
[2] 干货 | 如何组织你的论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819645
[3] 盘点英文论文写作中容易引起误解或不解的一些表述 https://www.sohu.com/a/345330778_490529
[4]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模版
[5]SCI论文写作之表格规范格式 https://www.sohu.com/a/318015849_120158393
[6]SCI论文的格式和要求https://wenku.baidu.com/view/cf68fffd0242a8956bece4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