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段时间,收到了朋友询问考证相关技巧的信息。
之前分享自己考研用50多天成功考上,马哲用一个星期考了80多分,专业学科50来天考300多分排名第7;大学考的一系列证书都只用了30来天左右(尤其是教师资格证只用了20来天),考多了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考试方法。
为了能帮助到正在考试或者将要考证的你,毫无保留的安排!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如何有效看书复习?
看过太多用功学习实际没有成果的例子。既然把考试提上日程,分配了时间和精力,没有产出不是打自己脸吗?别怪手机太诱人,周公太迷人,朋友太黏人,就怪自己不是超人。
这里先讲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本篇硬核区域):
*熟悉目录——了解知识框架,理顺整本书架构,根据考纲划出重点常考章节;
*全书通看一遍——“角色转换法”(敲黑板!!!);
如果觉得太枯燥实在看不进书,可以尝试用角色转换法,即把自己想象成培训机构的老师,要开始给学员上这本书,然后先从目录开始梳理讲,例如:“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这本书一共有10章,第一章主要讲的是…..第二章主要讲的是……..;第一课这个词***是重点,大家注意……”这样的形式试着讲一个单元。
当你的角色变了,你所有的思考神经全都被调动起来,既有细节注重,又有全局统筹,看书视野都提升了好几个格局。
看完整本书之后试着回忆框架,做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加固记忆,重塑本书系统。
*5-10年真题——至少认真做两遍,然后考一遍;
第一遍:边做边翻书,记住书中的地点,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第二遍:快速选出答案,记住基本的选择、填空、判断等基础知识点,把错的知识点用红笔列在试卷最上面显眼的地方,逐个击破;
第三遍:定好考试时钟,模拟考试做一遍题,然后进行批改,看能得多少分,做对的都是记住的,可以少花时间了。黑笔做题,蓝笔在试卷上做批注,红笔批改试卷。
注:每天至少完成一套真题,周末一天三套。
*圈历年考点——每个考点在书中找到位置,用荧光笔画下来并折页;
纠正观念,不要贪多。
每次考试我们就很慌,”辞海”一样厚的书,这么多知识点,记了这个忘那个,根本记不住。
这时候特别需要求简心态,少即是多。能记住一个已经非常棒了,不用强迫自己全部要记下来,也不要吓唬自己万一考到了没记住有多亏。
注:能记住每年考过的题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考点分布——自己归纳区块体系,荧光最集中区域,重点理解背诵;
将近10年的真题,每个区域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名词解释,经常会出现在哪几章,喜欢出哪些方面的名词,有什么显而易见的规律;
再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等,5-10年出过哪些,总是围绕在哪几个方面出,有没有重复考过2-3次(这个要重点关注)。这些心里要跟明镜似的要非常清楚。
*推测试题——通过真题命题规律预测今年的考点分布,重点背诵。
①排除法:将近3年考过的大题记住之后先放一边,能记住最好,记不住有印象即可。
②举例法:每个新名词后面会有一大段解释,特别注意解释中举的例子,常作为考点出现。
③归纳法:有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从来没有考过的,特别注意一下。
每年考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延伸性,简单说——“有重复有相似”。
特别注意一点:考过的题目出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不能掉以轻心,它只会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你能做到多少?
学习工具和暗时间,锦上添花(本篇惊喜区域)
一、碎片时间(手机刷题):
下载相关考试APP,学习、做题就更方便快捷了,有题目有详细解析,即使做错了,解析会告诉你为什么做错了。从解析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里的一道题是给我们解释了所有的知识点,考点。万变不离其宗。
用手机做题你可以把所有的错题进行截屏,利用碎屑时间进行复习,就像老师学生时代用卡片学英语一样。做题——得到错题——截屏——复习错题——再做题=分数逐渐提高,这应该是适合所有人迅速提高成绩的最好的方法。当然天才随意。
二、如何监控进度?
两件事,(a)制定倒排计划,(b)监控执行情况。
关于(a)制定倒排计划:
*设置每天做哪些任务;
*奖励与惩罚;游戏设计
具体的任务目标可以参考:
*看书每天第1章10-20页;
*做同类型大题45min(or 5道大题);
*训练1套真题,正确率60%以上;
没有量化的目标,再多执行都是脚踩棉花。
关于(b)监控执行情况
工具:进度表是最直观看到自己有没有希望的监控手段,推荐燃尽图。
风险:临时出差、身体不舒服、接待朋友等,导致进度落后。
三、学习和工作怎么协调?
如果你的工作性质比较忙,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那需要每天回家固定一个时间点复习,或者做的笔记弄到手机记事本里面,包括记忆口诀、标准值、方法、做题思路等,坐地铁上下班的时间就背就记,来回1-2个小时还能记很多材料的。
到后期冲刺,每周末都要利用,利用大块时间进行测试、总结;利用碎片时间和暗时间进行小知识的记忆,。坚持一个月并不容易,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为了初心坚持下来,度过这段时间你会发现充实并收获着。
复习小技巧
(1)总结。每次备考用个小本子记录复习中需要记忆的和重点内容,方便记忆。
(2)记忆。名词、方法,部分理解大部分还是背。对于只能靠背的,利用记忆谐音和理解口诀,机械的重复有用的话也可以,可以借鉴并改变成自己喜欢的韵律与思考方式,图与文字结合起来。积极在生活中用几次,印象深刻,记忆更牢固。(如果实在记不住的,请参考我前2篇文章,专门写记忆力的)
(3)进度的敌人和密友?
资金、体能、时间,都是进度的敌人。短期内抓住并打败它们,做能量分配的主人。
资金不足?购物车全选删除;
体力不足?推掉应酬灯下漫读;
时间不足?卸载抖音爱奇艺优酷。
反其道而行,利用微信,主动争取优质资源,加入一个学习小组互相打卡监督。群里及时分享学习动态、学习资料,随时提问,资源共享、脑力复用,这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把进度每天在一个小群里公布,大家监督会让自己觉得不是一个人战斗。比如家庭群、老铁群,甚至我自己用小打卡程序,每天录一段语音。总之,为了坚持,你还有很多创意可以发掘~
(4)如何临时抱佛脚?
很多人在最后两周才想起来要考试,那怎么办?
*如果你很忙但人聪明,那就周末去图书馆,安心补知识;
*如果你很忙但不聪明,那就果断舍弃不重要的知识,抓大放小;
*你问哪里不重要?——考的很少的就不重要;
*你问哪里不考?——把考题做一遍就知道了;
*你说没时间做题——把题和答案一起打印,反复看几遍;
*你说连题和答案都找不到——那就自求多福吧,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凡事规划要趁早,功夫在平时的积累。
临时抱佛脚,你会错误的以为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这种短期“努力”感动自己~
(5)报不报培训班?
因为我自己做过培训班的老师,我理解培训班的主要作用是:
为你节约时间,帮助你分析考点难点,讲解复杂知识。有些考面试的,可以现场做一些技巧示范和模拟训练。各地的机构很多,关键还是看老师讲知识的水平,抓取考点的能力,这才是核心。
周末上课很辛苦,可以找距离自己近的教学点。面授好于网课,能和一起听课的同学互相交流~
报不报取决于自己的复习规划和进度,也要取决于钱袋子和舍不舍得了。
(6)上考场注意啥?
考场确认,部分考点要跨市,建议提前定好附近宾馆,提前踩点。
一定要戴手表,时间不等人,不管会不会,写完卷子是最低要求。
每年考题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延伸性,简单说——“有重复的有相似的”。还是那句话,会的笔下生风,不会的一片空白。
总之,想要考过,只能抱着背水一战只考一次的决心,带上准考证和自信沉稳上考场。
考完的资料可以留着,在日后工作中使用,或者和未来的师弟师妹们分享~
(7)流程总结:
所有的考证考试套路都一样:
*报名——不报名提前半年复习也没用;
*确认——要考哪些科目(几门课,有没有现场审核,是否需要提供社保证明或者户口资料等);
*看书——理解知识画考点,短线作战,一气呵成;长时间拉锯战会削弱信心和意志力,很容易遗忘;
*复习——建议每门课区别对待,不平均用力,根据时间倒排;
*真题!——刷真题!刷真题!反复做,反复模拟考。
*背重点——边做题边背诵!
*准备证件——还有考前资料,一天考三门的话准备点巧克力;
*参加考试——平稳发挥,做题务必快和稳,写满总比空着好。
总之理论考试要学会:归类、筛选、比较、理解、在线理论模拟考试,复习错题,再模拟的方法。
所以,考证的过程一定是深度学习。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